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九章 (第1/2页)
《春生师兄》 第五十九章 既然已被当地做官的晓得了,卓仲达便也不藏着掖着了,临到靖安帝快到的几日,他每天都要穿上软甲军袍,佩好宝剑,早早登上城门,准备迎接。 身为两省总督的他每日登上城门,顶着烈日吹着热风等那位“京里的故人”,那芙蕖县的小知县焉敢一个人在家舒服,于是亦在城门下领着衙门的一众手下,穿好官服恭恭敬敬候着,像群谨小慎微的殷勤苍蝇,赶也赶不走。 芙蕖县的百姓感到奇怪,这往日击破冤鼓都喊不醒的知县老爷,怎么这几日起得比卖菜的还早,天天在那城墙跟站着。看他穿着一身快撑爆的七品官服,热得肥脸流油,频频朝城门顶上望。 于是,芙蕖县的老百姓也跟着抬头看去,俱是大惊大赞。 嚯!原来上头有好一个威风凛凛,器宇轩昂的武将立着! 很快,替他们打退倭贼的卓二郎每日在城墙上等人的事就被传遍了。 一时间城门边热闹非凡,就连邻边县城的人也慕名赶来,只是碍于先前严查私通倭寇的流民,所有人一概不许进城,只好在城门外伸长脖子望着,一时间,这堵城墙的内外两边都挤满了过来看卓二郎的人,比前几日端午过节还热闹百倍。 卓仲达便借着这势头,叫那知县广而告知,几日后的晌午,届时将要在这城墙下的东市凌迟倭贼,并解除了自己下的入城禁令,恢复交通,春生与冯谢君在不归山下的难民正是此时趁乱溜进来的。 这些举措摆明是要越多的人来观看这场凌迟越好,振奋士气也好,杀鸡儆猴也罢,反正百姓要看爱看的就是个大热闹。 待得靖安帝到的前一日,芙蕖县的大小客栈皆是满客,除了被卓仲达包下的那一家。 正当所有人都在猜那位卓二郎等的“京里故人”是谁时,十三名待凌迟的被虏倭贼也从前线军营被押送过来,在将这十三名倭贼关入芙蕖县的大牢前,卓仲达特意吩咐十余名身披玄甲银袍的卓家军押着囚车先在街道坊市走了三圈,让这批倭贼在百姓面前露露脸。 东南沿海倭患频繁,百姓恨透了这些倭贼,与他们即使没有家恨也有国仇,卓仲达这么一招押人游街,立时整座城都沸腾了,连什么都不懂的小娃娃也跟着大人们拼命朝囚车里的陌生人扔石子马粪,所有人都在叫啊,恨啊,大声喊着杀!杀!杀! 人间的杀意沸反盈天,隔着山水清风明月,却未能透进一丝到不归山中,那时正是陈最与姜半夏上山后不久,冯谢君正与春生关系最僵的时候。少年的愁,不过一个情字,恰最天真最幸福。 卓仲达这么一来,东南百姓一下子同仇敌忾,尊他这位卓家军的领袖近乎为神,听闻他还特地皇帝邀来天下九奇中的巧皮匠来行刑,众人对那一场凌迟简直期待到了极点,仿若这世上忽然多了一项比过年还隆重的日子,所有人每日每夜都只在谈一件事。 “听说凌迟要剐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最后一刀没下前,人不能死,人死了,剐rou的刽子手也要受罚,所以这凌迟还只得请那巧府的皮匠们才做得来。” “那总督大人说要等那位京中故人到了才能行刑,他等的人莫不是巧府的皮匠?” “若是如此,让卓二郎这样认真对待的,必定不是普通的巧皮匠,难道说…是直接把巧府的家主——那位剥皮候给请来了?” “我听说,这位新的剥皮候叫巧阿难,不是人,而是乌斯藏密宗里大黑天的化身,据说他站直身子比一座亭子还高,长有四条手臂,rou长如驴,身上穿的衣服是人皮做的,最喜欢吃婴儿的脑子,还是活着吃。” “嗬!这一听便是哪个说书的胡诌海吹的,到凌迟那天便知道真假了。” “是啊,到凌迟那天便知道真假了,真是盼死个人,那京里故人怎么还不到。” 这位所有人都在盼着快到的“京里故人”,终于在一个黄昏出现于芙蕖县的城门外的十里亭,第一个瞧见的必然是站得最高的卓仲达,他放下手中的千里镜,难得没让副官传令,而是直接自己大手一抬,厉声命令道。 “来人,速速将路清出!” 城墙下苦等多日的知县跳起来,赶紧叫衙役们举着“回避”“肃静”的牌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