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福佑 (第2/2页)
,一有空闲时间他就猫在屋子里做珠子,花费了不知道多少功夫。 珠子取的是栾树上挂着的小灯笼外果实,掉落到地上的果实捡了一麻袋,甚至他还求着张小七一次让他爬了回栾树,摇下了不少枝头存留者的果实,卫祯明捡起一个个小灯笼,用了一下午时间带回家两麻袋小灯笼果实。 只有搓开小灯笼似的脆弱果实的表皮,才能露出里面的小珠子来,一个果实里有一颗或者两颗珠子,一颗栾树果子真不大,导致栾树珠子也不大,最大的不过大拇指甲盖那么大,黑黢黢的,圆溜溜的,触手生温,像是一颗暗淡光彩的黑珍珠。 总共拾掇出来一盆满满的黑色珠子,带虫子眼的扔出去,这其中他捡着最大的没破损的品相完好的一百六十二颗,洗净晒干,摆在柔软的棉布上,一个个可可爱爱的黑色珠子,要一个个的手工穿孔。 纯手工穿孔费的是手和眼睛,果子坚硬且个头小需要一点点去钻孔,卫祯明每磨一颗珠子都要念一句父母的名字,一百六十二颗珠子一颗一颗从手指间划过,一百六十二遍名字也自心中划过,磨珠子这个过程对他一个新手来说特别特别难熬,但是他回想着这二十年为数不多的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也不觉难熬了,其实他回忆不起母亲长什么样子的,听他父亲说,他出生起没满两年,他母亲就因病去世了,就连母亲的名字“方媛媛”这三个字也是长大之后才从父亲那里知道的。 大梦一场二十年,这场梦,卫楚然是不是到现在还没醒呢? 想着想着就不知道想到哪里去了,想多了也无用,他爹又不在。卫祯明还是继续车珠子,珠子孔打好后,再用细砂纸挨个打磨光滑,用水洗涤过一遍珠子,洗涤掉磨掉的珠尘,这时的珠子黑得更加耀眼了,一个个清凌凌的放在棉布上,最后用一条棕色的带有弹劲儿的细绳给串起来,栾树珠子手串便做好了。 “小师父,我这里还有两串佛珠要供奉。” 小师父也蒙了一下,供奉瓜果吃食的多,很少有人供奉佛珠的。“不知施主这两串佛珠是否经佛家加持,若无,我便请主事师兄给您做一场加持仪轨,请施主签名登记。” 加持仪式也只要十文,这福佑寺在这一方面倒是固执得很,不论什么,贫也好富也好,简单也好麻烦也好,也不要什么取九之数,统统只要十文钱,这么大个寺庙收入都是从哪里来的? 卫祯明听了小师父的话摇了摇头,他这珠子刚串好没两天呢来不及开光,既然寺里人让加一场仪式那就加吧,他拿出的珠子也必须要登记在册,为的防止物品损坏找不到失主赔偿,登记一行写清供奉人姓名和年月即可。 卫氏祯明供奉一百零八颗黑色佛珠两串,大昭二十四年一月初九。 写好后只等着大法会后单独给佛珠加持开光,然后这两串佛珠就会长久地供奉在卫祯明父母两个牌位前。 “施主,贫僧认得你,您是腊八节那天在山下央着的写牌位的那个人。”小师父见他写的仔细不由得说了一句。“您的字好看,有风骨在。” “哦?小师父那天也下山施粥了么?”小师父都这样说了,卫祯明只得仔细回想回想腊八节那天的事,其实对于卫祯明来说这天下的和尚怕不是都长一个样子,穿僧袍、烫结疤、看似一副无欲无求的样子。 小师父冲着卫祯明点点头。 “小时候家里让念过几年书,不过我不争气,读书也没得到什么好结果,连这字也是儿时的先生硬逼着练的。”卫祯明浅浅一笑,放下了毛笔,说道:“小师父,说了这么久,还不知您的名字呢。” 小师父深鞠了一躬,施了一礼,说道:“施主,贫僧法名连伽。”连迦此人是最好认的,因为他衣服上的暗纹是八宝莲花纹,整个福佑寺只有他穿着有着莲花的衣服。 萧萧瑟瑟的北风中忽而有了些许轻快的味道,延祈殿香火不断,殿内燃着淡淡的檀香,令人心情慢慢平静,卫祯明接过福佑寺开了光的黄绸布轻轻地盖在了牌位两边。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福佑寺的顶楼大钟鸣足足响了九声,一声比一声悠长。 “卫施主,法会要开始了。” 福佑寺正殿正对着的的空地上已经摆起了高高的法坛,穿袈裟的大和尚站在最中心的位置,小和尚们在外围围成了一圈安静有序地站着,其他游客信众人则是通通坐在了后面,钟声响起来的时候,大家仿佛被掐了声音,立刻就没什么人说话了,秩序井然。 福佑寺的住持是个留着及胸的大胡子的八尺汉子,那如虎熊的霸气体格往中间一站,傲杀众人,估计方圆百里没人敢上前惹福佑寺。他的袈裟也和其他和尚的袈裟不同,其他大和尚们皆着明黄长衫外披朱红色袈裟,住持的袈裟明显高上一个档次,朱红袈裟上带着一片五彩之光,有更多金银珠宝作装饰物,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住持低头口念佛号,声如洪钟,一句佛号出来好像能压住所有人群嘈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辰时已到,恭迎我佛。” 站在法坛左边的是唱礼者,右边是侍者,唱礼者负责唱礼,就是大声告诉你下面我们要做什么了。 法螺奏鸣,正殿大门敞开八人抬的大轿从里面抬出了已经塑好了金身的释迦牟尼佛像。 释迦牟尼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宇宙四方,除我外皆为空相,人人当成造物主,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住持手持净水跟着佛像轿撵绕着全院子转上一周,一边转一边播撒净水除厄。 最后佛像转回一周落定回主殿,接着和尚们会在主殿佛像两旁点上两盏明灯,此明灯烛台有一人高那么高,明灯长亮,要不分昼夜地添油中间不熄灭一直亮到上元佳节去,而斋客信众们点灯就是在上元佳节那天晚上了,点满了万盏油灯放在福佑寺的经堂里,摆出一副万字不到头的架势。 明灯徐徐燃起,住持拈香礼佛,众人随着木鱼敲击声再次齐声诵读佛经,这回念的是佛家经典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卫祯明素来是不信佛不信鬼神的说法,但是面对他的母亲他是希望她能有来世的,愿她来世修个长命百岁的好命,面对他的父亲他是希望他身体康健,一切平安,还能和父亲有一个顺顺利利地下次见面。 冬日绵绵不绝的冷气顺着略微不服帖的领口钻了进来,缭绕的檀香味儿香在每个人的鼻间,灯光烛火照着释迦牟尼周身佛光灿灿,众人齐齐低头诵经祈福,卫祯明也默默地低了低头,一低头看见袖子边上起了个线头,他心中忽然想到:其实,下次见面,不如我陪你去小苏山看月亮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