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清明 (第2/2页)
持慈庵不接待访客。” 出乎意料的,卫祯明在持慈庵门口被拦了下来。 守门的小尼姑拦下人后才发现这位香客她认识。 “啊呀呀,小明哥,竟然是你!” 好嘛,小尼姑一个称呼顿时让卫祯明心里一颤,悲伤立刻走了大半,这“小明哥”外号传播力极广,已经传到了持慈庵这类的出家人的地方。 卫祯明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抖了一下衣服沾湿的下摆,莫名有些不好意思了。 “实在抱歉,清明节前来叨扰了。” 小尼姑连忙摆了摆手,让卫祯明进庵里来避雨,“您来不碍事,您是我们持慈庵的贵客。” 卫祯明轻轻一笑,心想,我就写了个牌匾和对联竟然也能成为了持慈庵的贵客? 今日下雨,持慈庵不曾开门待客,正厅庵堂便坐着许多比丘尼在做课业,传来一阵阵低沉的诵读经文声,卫祯明穿过侧廊来到外客所待的房间。 等到衣服啥的干的差不多了,整个人看起来没有那么狼狈,卫祯明才去住持的院子里拜见持慈庵住持。 穿着石青色褂子的住持拿着一把剪刀正在给一盆绿植修剪枝叶,微微侧着身子,卫祯明走进了仔细瞧了一眼瞧出来,她修剪的是一盆长条绿叶的万年青。 万年青春夏长叶,秋季结果,冬季叶子全部掉光,土壤中根系依然活着等着下一年春季重新发芽生叶,一年一开花一结果一落叶,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正符合佛家轮回因果之说。 “卫施主,自从去年一别,再见面已经是明辉二十四年了,施主瞧着可康健?” 住持放下剪刀,手腕缠着的佛珠褪到手指间,她低头朝卫祯明微微施了一礼。 “多谢住持挂念,小子愧不敢当。” 卫祯明还礼。 “清明人人皆踏青祭祖,施主来此又有何事?” “心中不定,想听住持讲些佛理轮回之说,以慰繁杂思绪。” “施主既然不信,又何必听来徒增烦恼。” 卫祯明右手一指桂花树院落的方向,“住持可知那边山坡有座孤坟么?” 住持捻下佛珠思考了一会儿,轻轻一叹息。 “原来你是她的孩子啊。” “请住持直言相告。” “说来也巧,我确实是认识你母亲,大概都是二三十年前的事情了,她生病了,病的很严重,药石无医,躺在床上不能动,你父亲抱着她上山来看盛开的桂花,那时候万年青还没有被禁,我也还不是住持,他们两个人就住在有桂花树的那个院落,住了有半个月,半个月后,桂花落了,你父母亲也下山了。” 住持看着眼前面容犹带几分熟悉的青年人,记忆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桂花飘香的一年,“再后来,再后来的就是你父亲身披白服带着棺材前来下葬。” 若卫楚然和方媛媛的故事是话本子,那就是一个有情人不成眷属不到白首的俗套故事,流浪的散人遇上卖酒的舞女,曾经的他们无数次幻想过彼此的美好结局,无奈生病与痛苦最不遂人愿,落得个两相离别,天各一方。 卫祯明听完了故事,看着案台前那盆长势喜人的万年青沉默不语。 沉默了时间过了多没久,卫楚然打着伞来持慈庵找他儿子。 “住持,好久不见。”卫楚然先跟住持打了个招呼。 “卫施主康健,这几年卫施主连持慈庵也不来了,若不是每年看见山坡杂草被清空墓碑焕然一新的痕迹,老衲还以为卫施主已经遗忘了南阳这片故土。” “住持多虑,我已经是个无所事事的散人,四海为家,实在不愿过来叨扰。”卫楚然行了一礼,让方媛媛葬在佛门宝地已是持慈庵人情良善,这么些年过来,还时时看护坟墓,恩情着重,他的眼神看向卫祯明,“我这犬子尚通几点人意,不如让他过来给住持略略帮忙。” “你这儿子确实很好,我看比你要强上不少,手底下笔墨不错,上回南阳县主前来礼佛看见牌匾好生夸赞了一番。” 卫楚然听见住持对卫祯明的夸赞,微微一笑,脸上隐隐有光。 出了住持的庵堂门,父子俩一起走到了有桂花树的院落,桂花树冠庞大,枝叶深绿,风一吹,树叶如硬纸,沙沙作响。 “你未来有什么打算?” “后山气候分明,我想试试种桃树。” “好想法,那就努力去做吧!” “你有什么要跟我说的吗?” “没有。”卫楚然摇了摇头,“刚才住持也夸你了,你成长的一直比我想象中的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