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冬,大雪 (第1/3页)
一年半後,我们做了《理想国》的告别季,在学校主g道连续两天免费发放。挂海报那天,逃了自称是班会的讲座,找齐工具,在主g道边的铁丝网前忙活起来。这时候,天空突然下雪,很细碎,贴肤即化。我仰头看去,只是稍一愣神,雪就没了,恍如从来没有出现过。 来帮忙的人很多,仿佛参加一场葬礼。龙虾爬上脚手架,一边固定一边询问,仿佛敬业的入殓师。我指挥现场,像牧师。 鱿鱼没来参加这场葬礼,他去韩寒的编辑部面试去了。 几天後,我们去一个巨难找的地方看《一个》的发布会。鱿鱼和J1J1拿着手机搜地图,Si活没找到在什麽地方,总是在附近绕圈,最终迟到。进场的时候,只剩下後排的几个位子,多出来我和鱿鱼,坐在最後排的台阶上。 如果换作两年前,我大概会很激动,如果换作五年前,我会更加激动。但是现在,我和鱿鱼坐在看不清楚舞台的地方聊天。 “你不是戴眼镜了吗,怎麽还看不清楚?”鱿鱼发问。 “我戴眼镜是为了看见,不是为了看清楚,看那麽清楚g什麽?”我说。 主持人将活动进行到下一个环节,在现场cH0U观众来回答场外读者的问题。龙虾把手举得老高,後来索X站起来,也没被cH0U中。主持人换了一个问题,“有个读者问:‘我叫马丁,可是我为什麽买不起阿斯顿呢?’哪位观众能回答这个问题?”我灵感一来,也学龙虾把手举高,也站起来,也一样没被cH0U中。 鱿鱼说:“要是cH0U中你了,你怎麽回答?” 我说:“那我就说,因为他哥哥马甲在论坛里泡着,马乙在蚁村里窝着。一个人在一个狭小的地方困着,井底之蛙,能有什麽出息。” 韩寒压轴登场,无稿演讲,一些幽默,一些基情,活动结束。 回去的路上,我想起中学时候的事情。 我生命的前18年几乎都在小镇上,镇子面积不大,一共三条街,三条街汇合的地方伫立着我的中学,简称二中。二中历史悠久,建国前就有,据说文革时用来枪毙犯人,枪毙的第一个犯人就是建设这所学校的初任校长,初任校长的坟墓至今依然保留在学校中央的山头上。 这个山头叫碉堡山,形如其名,突兀地出现在两个C场和几栋楼之间。我高中的第一天就从碉堡山开始,山不高,视野好,能看到校门,看到食堂,看到三栋学生宿舍楼,看到三栋教学楼,看到两栋教师宿舍,看到水泥地的大C场,看到炉渣跑道,看到升旗台,看到旗杆和我一般高,看到初代校长的坟墓在我身边。 後来写检讨,我把看见的一切都写了下来,我写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我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写完之後交给教务处主任夜叉,夜叉说,让你写检讨,检讨懂不懂?给我重写。 我又趴在教务室办公桌上写,我写我不应该登高抒怀,不应该站在初任校长的墓旁,不应该往旗杆的方向吐痰,更不应该看见保安就跑。 我初一就能写全校流传的作文,但我这辈子都注定写不好检讨。我想不出有什麽好检讨的,我就这麽想了,就这麽做了,我做的都是我想做的,有什麽不对? 那天我站在碉堡山上,看着宿舍,看着教学楼,看着食堂,我想起过去的三年在这里度过,我想以後的三年也要在这里度过。我看见云卷云舒,看见人来人往,我看得x中动荡,看得内心彷徨。这些事情,我没告诉任何人。这是我的预见。 镇上三条街,有几十家小饭馆小面馆,几十家小服装店,几十家小商店,几十家其他零售店,几家小旅馆,几家游戏厅,几家台球室,几家录影店,三家书店,两座烈士塔,两个农贸市场,一家医院,一个小学,一个中学。你能想像这个镇子大概的样子。 这个镇上的三家书店,卖的全是盗版书。我初中的某一年,每天放学会和小结巴钟海在其中一个书店溜达一个小时再回家,那一年我们锺情於各种世界未解之谜,觉得这个世界好神奇啊,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好多啊。我们一起想,要是遇上四维空洞穿越到了过去或者未来该多好啊,我们要带上最先进的装备去原始社会称霸天下,我们要把未来最先进的装备带回现代社会称霸天下。称霸天下好啊,想要什麽有什麽,想吃什麽吃什麽,想不做作业就不做作业。小结巴钟海和我在书店蹲满一个小时,就往家里走,路上讨论各种天马行空的东西。 小结巴钟海和我讨论的话题很多,包括怎麽制作冷兵器,怎麽用伞骨制作钓h鳝用的钓钩,怎麽用h牛粪培养出鱼最Ai吃的蚯蚓,等等。 我们讨论出结果後就开始实施。初二那年的暑假,我们带上自制的弓箭准备去S马蜂窝。我们挑准了村後山一棵水杉树上的蜂窝,因为它是我们找到的蜂窝里最大的一个。我们带上用柏树树g和尼龙绳制成的弓,用麻竹削成的箭,拆下家里床上的蚊帐,小结巴钟海先试,第一箭就偏了,我接过来,考虑地心引力,考虑风力和风向,考虑空气阻力,我x有成竹,偏得b钟海还远。我们轮流尝试,麻竹削成的箭用光了也只碰巧命中一次,一只马蜂都没惊动。後来我们用更原始的办法,用石头砸,还是原始的办法有效,刚砸中几下,蜂窝就啪地掉了下来,我们刚躲进用木bAng支好、用石头压实底部的蚊帐,蜂群就汹涌而来,它们气焰嚣张,但一只也进不来。我们就在蚊帐里等呀,等马蜂离去,我们就能捡回蜂窝,想到里面的蜂蜜,甜呀。我们等啊等,等到天黑,马蜂才渐渐退散,另寻地方安家。我们分了蜂窝,各回各家,各挨一顿打,各吃了一夏天的蜂蜜,甜呀。 隔壁村子一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听说了我们的办法,也学着来。这个小混混没好好检查自己带去的蚊帐,被竹竿T0Ng下的蜂窝里钻出来的马蜂钻进了他烂了个大洞的蚊帐里,给他蛰了一头大包,高烧到四十度,四五天才消。不知道是不是马蜂给他脑子蛰开窍了,从此积极上进,再没危害乡里。 T0Ng完马蜂窝之後几天,我们跑遍附近几个村子寻找h牛,是h牛,不是水牛,水牛的粪养不出最好的蚯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