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5章 周延儒挂帅督师  (第1/2页)
    大明京师,紫禁城奉天殿。    随着建奴大军绕过京师,直插山东。    加上保定总督杨文岳,率军3万兵马入京勤王。    京师之危已然解除。    可短短半个月时间,河北布政司行省,山东布政司行省,十几个府州,数十县城沦陷的消息,也传到了京师。    头戴9龙蝉翼冠,身穿5爪龙袍的崇祯皇帝,脸色阴沉,双眉紧锁,眼睛里迸发出,1道道刀1般锋利的光芒。    “山东巡抚邱祖德生死不明,总兵杨御藩战死,山东沦陷,数百万百姓,暴露在建奴鞑子的铁骑之下。”    “尔等竟然束手无策?朕要尔等何用?何用啊?”    拍案而起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双目冒火的瞪着大殿上的文武群臣。    面对皇帝的怒火,群臣无不是戏精附体,纷纷跪倒在地。    “臣等无能,请陛下处罚。”    很显然这帮文官都是聪明人,大家都跪倒在地请罪,你即便是皇帝,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处置了。    果然,看到这1幕的崇祯,只能咬牙吼道:“既然满朝文武无人挂帅,那就由朕御驾亲征,与那建奴鞑子决1死战!”    听到皇帝要御驾亲征,内阁首辅周延儒,想到马上就是自己5十岁的生日寿辰。    也只能无奈叹息1声,只好硬着头皮开口道:“君忧臣劳,君辱臣死,微臣虽无良策,甘愿为陛下分忧,率领兵马南下,与建奴1决死战。”    周延儒心中很清楚,皇帝说是要御驾亲征,不过是1时的气话。    如果这个时候,他这个内阁首辅,再不表态,必然会彻底寒了皇帝之心。    也就意味着他这个内阁首辅,也就做到头了。    果然,当崇祯皇帝听到周延儒的话时,顿时龙颜大悦。    毕竟周延儒这个昔日的状元,两次担任内阁首辅的阁老,1直都是他寄予厚望之人。    “阁老,真乃朕之股肱之臣啊!”崇祯欣喜的喊道:“王大伴,拿朕宝剑来,赐予阁老。”    “谢陛下信任,微臣定当粉身碎骨,以报陛下隆恩。”    周延儒双手接过尚方宝剑,当着满朝文武百官,慷慨激昂的表态道。    身材高大,容貌俊伟,相貌堂堂的周延儒。    如今也不过5十岁,这个年纪用1句春秋鼎盛来形容,1点都不为过。    此刻的周延儒,手持尚方宝剑,当着满朝文武百官1番话,那叫1个威风凛凛,别说满朝文武百官。    就连崇祯皇帝,都被他的风采吸引,认为他就是大明的中流砥柱。    随后崇祯皇帝,随即下诏,加封周延儒为太傅,督师京畿各营兵马,以及来援的保定杨文岳所部,总兵周遇吉、孙应元、黄得功诸将。    统率6万人马,号称十万大军,准备出征事宜。    意气风发的周延儒,忙碌了1天,回到府邸,却被人泼了1盆凉水。    “玉绳兄啊,您是糊涂啊,岂能应承统兵重任乎?”胆敢对周延儒如此说话的人,满朝文武都没有1个人。    但面对吴昌时,这个朝中东林代表领袖,把他推上内阁收复的贵人,周延儒却拿捏不起脾气。    “此话怎讲?”周延儒还在幻想,这次出征,当效仿先贤,建立不世功业呢。    “玉绳兄岂不闻,兵者,生死大事也?岂是常人能够轻易驾驭的?”    吴昌时摇摇头,皱眉道:“若我当时在朝,定然会举荐1位国公领兵,如此胜败您都稳如泰山。”    “可您亲自领兵,胜固然可喜,可败呢?杨嗣昌,袁崇焕等人,前车之鉴啊。”    吴昌时字来之,崇祯7年进士及第。    目前在吏部担任文选郎中,正5品官阶。也是周延儒的心腹谋臣。    作为朝中的东林1派中灵魂人物,此人善于揣摩人心,深谙政治之道。    若不是他身上的东林标签太重,被皇帝猜忌,以他的“为官”能力,早就坐上吏部尚书的位置了。    可即便他只是1个吏部郎中,但因为有周延儒的站台,他在朝中的权势却是极大,即便是吏部尚书,都要礼让他3分。    吴昌时的1番话,说的周延儒冷汗直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