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妾_第二十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第1/1页)

    宋尚书请人上门说媒时,我正含着珠子端坐在高堂上。今日李晏恰好有事出门,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个给他私定终生的好机会。

    耳边是黄莺清脆婉转的啼叫,宋尚书请来的媒婆在我耳边更是喋喋不休。

    这位帝京头牌红娘眉飞色舞地看着我,眼睛都快笑没了。说完宋大小姐的好之后,她又将话题扯到了我身上:“哎呀,贱妇早就听闻李夫人您贤良淑德,今日一看,果真是嫘祖再世。这世人都说您是效仿那祝英台进学,恰好又和探花郎凑成一对佳话。也只有您这样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教出李大人那样惊艳绝伦的公子来。”

    我扯着嘴笑了笑,正当我想把话题扯回宋小姐身上时,三歧却慌慌张张地跑进会客厅来,“夫人!大人回来了!”

    我神色一凛,赶紧道:“三歧,送客!”在那媒人快要走出厅门时,我又赶忙道,“赵大娘,你回去转告宋大人,我对宋小姐十分满意,我想……”

    一道锐利的男声插入:“母亲想怎样?”

    一口气没说完差点把我给憋死,我看了看悠然入室的李晏,又看了看对着李晏双目放光的赵大娘,最后痛下决心道:“李晏,婚约之事你得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今日我就在这儿为你订下这门婚事……”

    “母亲,您的话我自然会听,只是您又不是不知道,儿子生来就不举呀。”

    听见“不举”那两个字时,我瞬间震惊地瞪大了双眼,赵大娘可能以为我是因为坏事败露才做出这种表情来。但我和李晏都清楚,他昨夜才射进我xue里的种子现在还温在我的肠道深处。他说自己不举,是不是太过张狂,太过不要脸了些。

    我张了张嘴,正想说些什么挽救的话时,李晏又道:

    “母亲,我知道您着急我的人生大事,可我也不能糟践宋小姐的后半生啊。”

    赵大娘的目光在我和李晏脸上来回扫视,“这……这既是私事贱妇也不便再听,容贱妇回宋府再跟宋大人商量一下。”

    赵大娘走后我狠狠瞪了李晏一眼,李晏却好似心情很好般揽住我的腰身道:“珠子磨的难不难受?要我帮娘亲取出来吗?”

    “不要!”你这个孽子!

    李晏似乎看出我在心里痛骂他,他轻轻揉着我的肩,语气中带着点讨好道:“娘亲,儿子最近在东城寻到一处花鸟市场,那里的翠鸟品相上佳,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去挑选一二。”

    是了,近些年来我昄依佛门,沉淀心性,对那些颇具灵性的鸟类十分喜爱,李晏也是知道这点的。当然他也知道,就算自己任性妄为,我拿他也是没有办法的。

    我摇了摇头,与其给自己找不痛快,还不如做些愉悦身心的事。

    大约酉时,夕阳西下,我和李晏已经从东城挑完了翠鸟,又乘车回到府中。

    下马车时,李晏扶着我的双手,将我稳稳接到青石路上,但大幅度的动作还是引得双髻上斜插的那两对彩凤点翠金钗的流苏摇摆,襦裙繁复,我的胸腹之间甚至还别着一朵幽蓝的昙花,真是不懂李晏为何执着于将我打扮成这样。

    当时他站在我的身边看着婢女们为我梳妆,还亲自为我挑选了头饰与衣物。他望着铜镜中的我道:“母亲这一身韵致优雅,真真是美得不可方物。”

    哪有儿子这么夸自己亲娘的?

    就在我正细想着李晏的种种不同寻常之时,一个身穿赤色朝服的男子打马而来,他停在我和李晏身前,然后跃下马来。

    手提金笼正在逗鸟的李晏突然挥袖将我藏在身后,继而道:“母亲先进去。”

    三歧闻言扶着我往府内走去。

    我留意到身后的动静,那个男子似乎朝李晏行了礼,我听见李晏忙道:“殿下此等大礼,叫下官怎敢担待?”

    第二日,在荷花亭里乘凉时,我又碰见了昨日那个男子。

    他眉目端正,神态亲和,今日穿了一身白衣。明明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可举手投足间又显出一种怡然自得的贵气来。

    他走进小亭后朝我淡淡一笑:“早就听闻李夫人天人之姿,今日一见果真是超尘拔俗。”

    “阁下是?”

    “夫人猜一猜。”

    看见他腰间挂着的白玉蟠龙佩环时,我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我边行万福礼边道:“太子殿下万安。”

    太子放声朗笑:“夫人果真是聪慧过人。”

    “殿下谬赞。”

    太子指挥我同他一起坐下,在随意闲聊几句后,他又话锋一转:“我常听张尚书提起过世的李探花郎,听闻他与如今的李大人无论是长相还是德行都毫无二致,不知李夫人是怎么想的?”

    我勉强弯起嘴角,评道:“阿晏与我夫君甚为相似,俱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我的心在发冷,面上却笑得越发灿烂。

    此时太子微微将身子靠近我,他身上的沉香熏的我有些头昏,恍惚间,我听见他说:“不知李夫人对东宫感不感兴趣,本宫还未纳侧妃……”

    此话一出,我顿时清醒过来。这太子看起来也不过及冠,而我已过而立之年,他说这话是在打趣我这个寡妻,还是真有这个打算?

    可无论真相为何,我都不想再同他纠缠下去。我赶紧给这位太子爷行了个欠身礼,然后道:“妾身今日身子有恙,就不跟殿下多谈了。”

    这话说得相当不客气,可太子闻言并没有生气,反而是微笑道:“实乃情不自禁,倒是我唐突了。”

    ……

    一年后,宫中发生政变。

    身为光禄寺卿的李晏策反了宫中的禁卫军,大开皇宫五门,助戍守边疆的皇三子周煜篡位。

    一场悄无声息的厮杀后,赵王周煜龙袍加身。

    而太子在那场政变中血溅朝堂,竟是连全尸都没能留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