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四章 守身如玉杨大使  (第1/2页)
    苏州。    “诸位,我要的东西很简单,就是这样一个小东西。    但不是像现在这样木制。    而且也不是生铁铸造,而是要承受一定拧力,就像这个样子,谁做出的承受的拧力最大,谁就能得到五百百贯奖励,并且接受我的雇佣,以后每月工钱二十贯。”    杨丰站在一张桌子后,对着他面前召集起来的铁匠说道。    这都是本地卫所将领给他从苏州下属各县召集,也包括苏州以外,比如常州,嘉兴,松江这些地方,反正发达的水路交通,可以让这些地方工匠迅速汇聚,而且只要来的,都有一贯钞,既是路费也是定金,这时候一贯钞已经很值钱了。    新钞兑旧钞是一比四的。    而且得益于假钞基本被逐出市场,至少目前币值稳定。    至于他手中拧动的,其实就是一个螺栓和螺母。    只不过是木制的。    找木匠手工雕刻出来,而且还有一大堆,这是样品。    那些铁匠们面面相觑……    “大老爷,您说话算话?”    其中一个小心翼翼地说道。    虽然这里是吴语区,但官话也基本上能交流。    “这里是你们苏州卫指挥使,这里是翰林院侍读学士,这里是你们皇帝的圣旨,这里是铁券,你还想要什么保证?如果还不放心的话,那也很好办,这里是五百贯钞,我就把这些摆在这里,你们各自领一贯钞,回去做为制作的工本,做出来之后拿来咱们公开检验。    最好的那个直接领奖励。”    杨丰说道。    现代标准的螺栓,他们的确做不出来,但简单的初级版还是没问题。    因为明末的火绳枪上,就必须使用这个了,火绳枪的枪管尾部就是螺栓堵死的,称之为丝转,所以不存在技术上高不可攀的问题,单纯手工业在这一百多年里发展不大。    甚至可能倒退了。    当然,统一的标准件是不可能的。    但对于他接下来要制造的那些初级版农业机械来说,只要能有个螺栓紧固就已经足够。    真没资格要求太多。    真正标准件螺栓都一七九七年的技术了。    那些铁匠们放了心,紧接着上前领钱,一人一贯钞,在一份定制合同上按手印或签名,苏州识字率高,绝大多数工匠都会写自己名字,另外再拿个作为样品的木制螺栓和螺母。看得出他们对这东西的形状问题并不在意,也就是说单纯螺栓和螺母的外形对他们都不成问题……    “你们都知道怎么做出形状?”    杨丰饶有兴趣地问一个老工匠。    “大老爷,这铁器烧软了,您想要什么模样都行,就是个手艺活。”    老工匠陪着笑脸说。    既然这样杨丰也就不管了,反正他只要结果。    其实应该也不难。    烧红之后的熟铁并不难加工,尽管熟铁强度不够,但可以通过渗碳成钢再加上热处理来增加强度,这时候这种熟铁渗碳成钢,生铁脱碳成熟铁的技术早就很普遍。    至于热处理就真得看工匠们自己的本事了。    “大老爷,小的要是与旁人合伙做出来,您招人时候能一块吗?”    老工匠问道。    一个月二十贯啊!    要知道这比做官都高,现在苏州这些地方,一石米都没一贯呢,这个工钱远超过县太爷。    “行,但都得有手艺,不能是滥竽充数的,工钱也好说!”    杨丰说道。    这是要搞工序合作啊!    “那做工在何处?”    “你们就在京城,不过也可能在太平府,总之都是江南,至于以后愿不愿意去辽东,这个到时候你们自己再决定,愿意去的工钱翻倍。”    杨丰说道。    这些人暂时不需要去辽东。    他的农业机械制造短时间内还得在南方,毕竟这个运输相对简单,又不是现代的大型设备。    老工匠赶紧答应着走了。    “你这工钱有些高了。”    旁边张显宗说道。    “你们对工匠价值的认识还不如人家蒙古人,蒙古人屠城时候都知道工匠不能杀,相反儒生随便杀,所以他们才是真正明白工匠价值的,我们那时候……”    杨丰突然不说了。    “怎么不说了?自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我就不信你们那时候工匠能治理天下,蒙古人又如何,虽说屠城不杀工匠,可工匠还不是得被管?那朝堂之上坐着,也没见有几个是工匠出身,倒是没用多久,连蒙古人也得考科举了,还是儒生坐朝堂管着工匠,那郭守敬是工匠?错,他不是工匠,他是儒生,且是大儒,儒学世家。    儒学为主,杂学为辅。”    张显宗笑得很开心地说道。    “可对于我们这些后世的人来说,他的最大价值恰恰是杂学。”    杨丰说道。    “但他自己可不认为自己是靠杂学。    他就认自己是儒学世家。”    张显宗笑着说道。    “下一批!”    杨丰无言以对,赶紧转移话题。    下一批是窑匠。    “这里有一种东西的配方,制作步骤,和铁匠一样,你们拿回去给我烧制出来,然后我进行比较,最好的那个也是五百贯赏钱。之前那个老师傅说过,能不能带着合伙的,你们这个也不是一个人能完成,所以你们如果被雇佣,也可以带着合伙的,工钱根据各人作用定。    不过你们受雇佣后,就得跟我去辽东了。    所以你们的工钱翻倍。    不是长期在辽东,你们在工部轮值时候就可以回来。”    杨丰拿着一张写满字的纸说道。    这是水泥。    这个肯定要有的。    因为他到松花江开荒,就必须得修渠道,大规模的农田灌溉至少也得上石渠甚至渡槽。    必要情况下还得修拦河坝。    当然不是在松花江上修,但想实现自流灌溉,要找那些完全合适的地方并不容易,所以最好就是找个支流修拦河坝,然后将河水引出,在一些需要的地方修渡槽,下面用一条条石渠引水到农田完成自流灌溉。这些想要节约成本,那就必须得把水泥烧出来,但烧水泥不可能在南方烧,这个得在农场附近才行,就算为了材料方便,也得在吉林这些水运条件便利的地方,否则光运输水泥就得消耗大量的人力。    “也发女人?”    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