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二 (剧情/不dirty的talk/纳入式/结局) (第1/3页)
转眼间,又过去了两个月。果然夷人在冬季频繁扰掠,长明与田老将军合谋,将兵马一字排开,连成一道长线似的防护,若一处遭袭,也方便周围支援。这样的防线虽能防止朔州土地被吞,却颇费力,长明带来的禁军和戍边的人马合流,都用尽了,才勉强将边境包全。更别说将士们长期驻守,尤费粮草和弹药。长明数次摧人去请粮,朔州的仓也快空了,又去请驻守在并州的李将军派些粮草与人马,只是后者三番来信道: “军粮大事,未得陛下亲批,不敢拨予边疆之士。”气得这边的二位将军好几日食不下咽。于是长明又派人去请书皇帝,报告情况,只是那人去了半月有余,按理说已经到了汴京,可是还不见有支援、动作的消息。 长明心下焦急,忙把无慧叫了出来。无慧近日常混迹筑城将士之中,半顽半闹之间竟然学会了一些木工瓦事,说是要把目标从烧饼铺子改成盖旅馆了,这时叫他走,他竟不愿早走了。还是田将军会吓唬他,说再不走,盼儿jiejie又爱上别人了,这才把他支掉。 长明命他带去的,正是一封盖过秦印的书。无慧到了汴京,直奔御史府,却见里外围着一圈黑衣人马,看管得水泄不通,如同看犯人似的。原来是青王已经忌惮了怀瑾,只是时机不足,未曾挑明,因此托名送他几个府中人马以便支用,将御史府监视起来,如此这般,无慧哪里敢把信带进去?只得装作路过,他在道旁从天亮蹲到天黑,也不见御史的车出入。 无慧没了法子,只好先摸回祝府,把烦恼事同盼儿讲了。 盼儿道:“这好办。珠儿说了,这几日青王带着一行臣子到南山游玩去了,估计秦大人也在内。他们聚在一起,未免爱叫上几个彩云楼里的人,我叫姊妹们递话进去,偷偷交给秦大人就是了。”无慧想不出别的法子,又见盼儿信誓旦旦,便将飞书给了她。盼儿又道: “你就放心吧。姊妹们平日都是服侍惯了的,个个都是心思玲珑,不会叫人发觉的。” 盼儿走了有三个时辰,夜深时分,果然带着御史扣响了祝府的门。无慧待要去问,御史只微蹙着眉头,轻声道:“我已经知道了。此次来,是要借一匹好马。” 无慧为他牵来一匹通身黑亮的壮马,挽了车。御史道: “你和阿觉,谁的策技更好?” 无慧道:“我在朔州学了不少。我来。”说罢,翻身上马。御史坐进了车里。 还没等他发问,车厢里便道: “去洛阳。” 星夜驰骋。路上,无慧以为御史已经睡了。可是马车刚在府门外停下,就听御史有了动静。时天蒙蒙亮,洛城下了一夜冷雨,轻尘伏地,怀瑾的脸上连倦色也来不及有,通报了不过半柱香时间,就有人将他请了进去。 荆王并无任何惊讶之色,反倒照常地同他倒茶。怀瑾直言事情紧急,荆王却叫他先把茶喝完,再慢慢讲话。怀瑾蹙眉照做,那一盏茶分外苦涩,好像吞了一枚石子似的。 荆王笑道: “难得见你惊惶。且让我猜猜,是朔州的事吧?” 怀瑾道: “正是。” “你是来游说的。劝我出兵?” “的确如此。” 荆王望了他有一会儿,御史岿然不动,只是眉上仍旧团纠着,留下了一道什么面具也遮不住的细纹。 “今日的事,真的很不像你。皇弟要是知道,自己宴请的人半夜溜走了,会怎么想?” 御史的嗓子里发哑地冷笑了一声,好像对这问题很不屑似的,快声道: “祝将军能来求我,说明已经向并州,甚至向皇上讨过兵。李将军不给他补给,又截断了他递给陛下的信,自然是在等一次鹬蚌相争,等夷人杀了他,自己再出兵平朔,既能除了不容于青王的人,又能立下一桩大功,岂不快哉。” 荆王慢悠悠道: “他不是青王的人。可也不是我的人。” 御史道: “王爷已经对姓祝的人动过一次杀心,难道还要再动一次?” 此话一出,荆王面上的皱纹都发了青。 “秦大人,你真是好大的胆子。” 他说完,又负手而踱,忽然道: “你倒是真护着那个小将军。虽然不知道是什么目的。不过,你打算保他,这事却很清楚。” 怀瑾道: “在下的目的与王爷无关。在下只是希望,这次是王爷来做渔翁。” “我手里是有一支精兵。只是我朝向来严管兵权,连守边之将也不拨重兵,乃至轮换首领,若是私自出兵,恐怕还没等回京,一道谋反的旨就能把你我杀尽了。” “王爷不必担心。我会把信呈给陛下。” 荆王神色一顿。 “秦大人,你有些失寸度了吧?御史台的人同驻边的将军私自通信,聊的还是军情,你就不怕陛下猜度吗?” 怀瑾却只是微微一笑,仰首瞧了一眼廊外那株窸窣落叶的桂树。 “我意已决。王爷不知,这些日子以来,我的志向也已转变。日后王爷成大业之时,若是仍能留江西秦家一份恩惠,怀瑾自会感激不尽。” 说罢,长拜。 津城上,火烛通明,烧得城墙上的新雪一片橙色。长明站在垛口旁,亲自盯着梢。 又一个月过去。转眼腊月也过了,可是还不见增援,所有驻守的兵马皆已困乏,二位将军也需亲自守夜。早有探报,今夜夷人要攻打津城。长明一直守到月沉西墙,终于看见远方来了点点夜火,即命所有弓手备箭,但那火把在远山前映照着,在距城墙不远的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