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八 (剧情) (第2/2页)
亏这事青王托我去参,放在别人手中,恐怕是压不下来了。” “文若,我同你讲,根本不是那样一回事呀!”长明苦着脸,把盼儿一事的来龙去脉讲了,复道:“怎么,何岷娶妻而不忘狎妓便无人参奏,我只不过是帮着无慧赎了一个女子的身,就要被弹劾上这些!” 怀瑾亦然肃道:“御史台奏与不奏……早已非为事理,而是成了一处角力场。恐怕这次的事,就是何大人先发制人的,他得了信儿,见自己同盼儿的事黄了,又爱同青王邀功,忙把这事递给了青王。不然又哪有人能盯得这样快!” 长明知是自己被摆了一道,气红了脸,好半天才憋出一句话来: “文若……!你说朝上都是这样,又有何趣儿!” 怀瑾心下一震,瞳光一缩,反倒去拿起那清茶来,慢饮了一口。 茶是好茶,还窨着一阵茉莉香。好似将阳光切成了薄片,一点点地卧在舌尖,如雪堆似地融化了。只剩下黑黢黢的、被浸透的土地,还散发着一种迷离的、对纯白色的追忆气息。怀瑾着重品着那盏茶,容心神定了一定。那厢长明气得紧,头上凸了好一会儿青筋,也来不及同他说话。待他的气消了些许,怀瑾方轻声喟叹道: “长明,我也是第一次同人说这些,恐怕会令你不喜。” 长明有些茫然地看着他。 御史道:“长明的性子,表里俱澄澈,对任何人都是真诚备至。只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同你一样。” 长明却被他说得有些红了脸,张了张口,好像在问:是真的吗?御史碧绿色的眸子望着他,此时,那蛇胎好像在草丛中温馨地睡卧一般,慵懒地爬动着,硕大的鳞片上反射着午后那剔透的绿光。长明这才发现,御史的右手指腹上缠着一道纱布,他心下很想问那是怎样的伤,可又觉得这时似乎并不是恰当的询问时机。 怀瑾望着他,好像要把他装进一个更广阔的院落里似的,他继续道: “恐怕长明已经察觉了。在下亦然不若长明一般。如你所见,我也同青王一党厮混一处,同何大人未必有那样大的区别。只是何大人出身寒门,所能选的更少罢了。在下自江西入京时,也是孤身一人,家父虽是地方大商贾,在朝中却无半点势力,便指望着我来为秦家多开一条路。琢磨到如今,虽未得到更多好处,可是那漕道中走盐走茶的营生,朝廷一律还准秦家经此大宗,如此也算心血不负了。长明从小孤宿寺中,心性明净,是被偶然起用到这朝中的,祝家旧系也早已作鸟兽散,难免无所依傍……” 长明听着,眼睫垂了下去,有些沮丧道: “对不起,文若……我不知道会给你添这么多麻烦……” 怀瑾见他如此,敲了下他的肩膀,笑道: “想什么呢?我可从来没有觉着麻烦。” “可是……”长明愣然。 怀瑾下意识地抚着指腹上的伤口,轻轻道: “或许,有朝一日我还会感激长明呢。” “文若……”长明虽然并未听懂,只是看怀瑾的神色,并不像在说假话。他忽然觉得心中那一直不安的地方,被什么东西安置下来了,在那块大石头上原来还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青苔,也许那上头有一日也会开出什么花,像绒毛似地,在微风中柔软地倒伏着……他忽然感到,前几次,那些都太快了,快到无法满足他。rou体的欢愉是一道捷径,香汗淋漓,色授魂与,如灯走马,总是来不及看清对方的脸。有如太满的月亮总使人心头空落落的,让人一直看不见它的背面…… 不垢,不净。寺中的门扉,还散发着古松木的气息……无漏师兄在屋后勉力锤着衣服,要洗去那上头沾的酒气。老方丈推门而至: “阿弥陀佛……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年少时的他,不知怎地对这句话产生了畏惧。不是对色的畏惧,而是对空的畏惧。在色相的极致之中,他懵懂却敏锐地感到了那阵畏惧:生怕这一切都是假的,无异于指间的沙砾……可是现在,有什么‘真’的东西,已然生成。“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他想起前代禅人的诗,感到那种‘真’就像熟透的果实一样,瓜结蒂落,施施然掉入潮湿的枯叶丛中,发出一声入巢般的满足的叹息。真想一直停留在这一瞬,不会有任何哭泣的欲望。 那天他只是同怀瑾喝了几盏清茶。怀瑾还有要事,便先走了。长明无意识间明白了,自己已经远离了一项灾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