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者_第一卷大唐风云第十五章长生不老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卷大唐风云第十五章长生不老丹 (第1/4页)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夏六月

    徐紫静坐在书房里,静静盯着手中的丹药已超过二个时辰,心中犹豫着是否该服下丹药,自从在三乡驿被李浩打通周身奇经八脉後,修练玄nV真传内功心法时有如神助,几次瓶颈皆能轻易克服,但最近半年几乎毫无寸进。

    丹药是张玲离开前所留下,自从张玲留下亲笔书後再也没回来过,将近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说长很长,长得让人直觉孤单,说短也很短,李哥及张玲的笑语仿若昨日一般,至今仍清晰深印脑海。

    十年里,徐紫静一边经商一边辛勤修练内功心法,如今无极商行的营业范围已遍及整个大唐,无极商行名号在京畿甚至整个大唐更是无人不晓,但从没人知道那位神秘的商行大掌柜是谁,只有少数一、二位商行的高层见过大掌柜外,几乎无人知晓外表柔弱的徐紫静就是无极商行的大掌柜,连平日往来甚密的李浩外祖父家人都不知。

    在修练方面,因徐紫静未经九天玄池玄光之气的淬炼,无法修练九天玄功,不过张玲所留下的几本修练功法,无一不超越现今江湖存世的秘笈。

    如今徐紫静的武力值,虽尚未臻至江湖顶尖高手行列,但列入江湖百大名录的前五十乃轻而一举之事。

    徐紫静亟需提升修练层次,因为无极商行迎来创立以来最棘手的问题,招致权倾朝野宦官李辅国的觊觎,如果他要的只是钱财倒不难解决,可是他要的是整个商行,这也是身为大掌柜的徐紫静所不容许,无极商行这四个字对徐紫静来说并不只是商行名字而已,而是承载着对李浩及张玲的JiNg神寄托。

    问题是李辅国不是一般人,自从代宗即位,气焰更为嚣张,或许因身T机能不全导致心理扭曲所致,总想透过各种手段来维护自己已失去的部分,凡是他想要的就会无所不用其极将其囊括入手。

    李辅国,本名静忠,曾被赐名护国,後改辅国,出生於在唐玄宗时期,本是一名小宦官,少时被阉,曾是高力士门下走狗,相貌丑陋,能识得几个文字,四十岁以後开始掌闲厩,之後调入东g0ng专门服侍太子李亨。

    安史之乱发生後,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跑到马嵬坡,军士认为杨氏兄妹是乱源,早对其忍无可忍发动了兵谏,杀了杨国忠,并b迫唐玄宗赐Si杨贵妃,李辅国因参与了这次兵谏,逐渐崭露头角。

    李辅国见唐玄宗岌岌可危,於是建议太子亲带部队前往朔方节度使所在地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图谋恢复。

    太子至灵武后,接受李辅国等人的建议随即登基即位,改元至德756年,即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李辅国因为拥立有功,受到肃宗赏识,而煊赫一时。

    他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可以这麽说,他就是皇帝的分身,皇帝的诏书必须由他签署後方可施行,宰相李揆对他执子弟之礼,呼为“五父”,宰相和百官除了例行的朝见外,奏事也需经李辅国许可才能面见皇帝。

    宝应元年762年,唐玄宗自从被迫成为了太上皇,因皇权旁落忧郁而终。

    同年张皇后趁唐肃宗病重弥留之际,因对李辅国不满,便与李俶商议杀Si李辅国、程元振,被李俶所拒,旋即与内官朱辉光、马英俊、啖廷瑶、陈仙甫等合谋,希图让皇次子越王李系取代李俶为嗣君,发动数百宦官杀害李辅国、程元振及太子李豫等人,未料事迹败露。

    话说回来,张皇后如此大张旗鼓Ga0Zb1an,不败露也难,况且g0ng中朝中满是李辅国的耳目,在张皇后矫诏召李俶入g0ng之际,李辅国乾脆将计就计早先一步於g0ng门外拦截住了即将进g0ng的太子,并对太子说道:「张皇后已发动数百宦官yu趁其入g0ng之际予以杀害,现在算我救你一命。」

    然後亲自带领禁军攻入g0ng内,捕杀张皇后、越王,致使弥留中的唐肃宗听闻张皇后被杀噩耗,一时怒急攻心而驾崩,随後在李辅国、程元振等人拥立下太子李豫即位,即唐代宗。

    自此李辅国日益骄横,想想两个大唐皇帝皆出自己之手,岂能不得意?不骄横?李辅国不仅腰杆y挺,行为更是猖狂,作为下属,竟对顶头上司唐代宗说了一句史上最为牛b的狂言:「大家皇帝的俗称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意思就是说:「皇上啊,你就好好在皇位上呆着吧,事情都交我来办理就好。」

    唐代宗与其父肃宗可不相同,听到如此僭君之言,一GU无处发泄的愤怒在心中蔓延,诛杀李辅国的念头更为浓烈,愤怒的杀意在脸上一闪而过,未见形於sE,亦未出言叱责,只是更坚定了伺机翦灭李辅国的决心。

    从此唐代宗便留了个心眼,对李辅国表面上极显优待,尊之为「尚父」,封司空兼中书令,私下却暗暗布下杀机。

    近年无极商行生意越做越大,对同业也造成或多或少的冲击,尤其以经营香料、药材、珠宝为主的东城商行所造成的冲击最大。

    东城商行的东家马振东,自从儿子马元认了李辅国为乾爹後,凭藉着权势以极不合理的低价从胡商手中收购货物,胡商稍有不配合,便g结官府以罗织罪名方式将胡商入狱。

    商人的社会地位本就低落更遑论是胡商,一遇上往往求救无门,最後只能选择屈服。

    东城商行以这种近似掠夺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创造了巨额的财富,不过约有半数以上的利润流进李辅国的私库。

    东城商行错估了形势,认为只要凭藉着手中权势,即可为所yu为,持续以掠夺式的交易,创造源源不绝的利润。

    然而商人趋利是亘古不变之理,钱又不是被大风刮来的,胡商何等JiNg明岂甘愿让人当傻子耍,在不知的情况下被你掠夺一、二次,为了保命可以自认倒楣,既然明知会亏本,又何必千里迢迢来大唐做生意。

    对胡商来说此路既然不通,那就另寻他途,难道活人还会被尿给憋Si不可?

    胡商另寻活路的同时,却给了无极商行壮大的机会,从第一个胡商找上无极商行开始,商机就源源不绝而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