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回、净海伏波(四): (第1/2页)
在这清晨的兰溪畔,当然是四下无人,但一官仍然还是不明白,汪船主明知不可为,却依旧必须为之的理由,还有就是在此之前,空白的十年间,究竟发生了什麽?於是无数个“为什麽、为什麽”一个个追问下去。 老人也知道,一官心中有无数疑问,也清楚这孩子对海上的故事,是如何的痴迷,当然他也清楚,今天或许已是最後机会,能与他说这些事情,这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他珍惜这次奇妙的相遇。 老人喜欢身边这个忘年之交,这让他尽其所能,将当时汪船主所面临的局面,试着说明清楚一些。 他回想起当时在龙隐岛上,与船主分开後的事情,他说:「很多事,都是我再次四海闯荡时,从不同人那里听来的,那时候船主已Si,但大夥还是喜欢谈他的事迹,他的威名犹被许多水手所铭记,特别是那些跟随过他的弟兄们,特别津津乐道。 话说汪船主,离开龙隐岛率队下南洋,果如徐军师所料,找到了光头叔留下的那几十船货物,并也及时在南洋,拦截下正要西返的派特里西总督,与他做了最後一笔交易。」 「其实过程里,还是用了些小计谋,与其说是交易,其实更可以说,是半强迫抢来的,这次从派特里西手中,得到了八十七门红夷大Pa0。 只是船主,也没亏待派特里西这家伙,听後来新来的一批红毛说起,他回到自己国家後,过着b国王还奢华的生活,各国的贵族名流,鱼贯於他的豪宅之中。 派特里西就是个活样板,不断在那遥远的西方,标示着一种发家致富之途径,刺激着一b0b0红毛,不断冒险东来,直至今日,也未见停歇。」说到这里老人发现又扯远了,於是停了停,想想自己都又说到哪了? 之後,老人接着说:「话说回来,之後船主与乔七叔,一起在“北大年”南部的一个港澳里,找到了光头叔在那建立的船舶基地,想方设法找到了老工头,并招募回原来的工匠,再次造出新一批“铁甲福船”。 所以之後,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船主便从离开龙隐岛的窘境,转身一变又成为,手握足以称雄四海的舰队拥有者,跃身成为一支没有人能够忽视的力量。」 「此後,船主先恢复起海上的安定,荡平当时海上几个恶名昭彰的海盗,让海上贸易虽不见容於朝廷,至少能够继续交易活动。 首先,由於双屿岛已被捣毁,因此在附近海域又觅得沥港*,在此再次建立起类似双屿岛的海上贸易基地,重启商贸活动。 同时,全力打击那些不接受规范的劫掠份子。几年间,一一剿灭像卢老七、王丹、陈思盼及其子侄,这些当时海上主要的几GU海盗势力。」 「在一连串的围剿中,船主几次与官府建立起合作关系,双方互通讯息,甚至联合出兵。 之後,再进一步成为海商与朝廷间G0u通的桥梁,让朝廷认识到海商并不可怕,反可以带来利益,希望藉此达到最终目的,“改变海禁政策”。」 「其实,船主只想给海商们一个合法的地位,让他们对内不再被盘剥威胁,对外不再被劫掠欺压,这应该是所有海民的共同希望,可却只有船主一个人,用他的一生想放手去实现。 当然,船主失败了,他殚心竭力到最後,皇上却非杀他不可。难道让百姓过上太平安康的日子,不该是每个皇上的责任吗?不,皇上不在乎这些,他更在乎自己的权威不容挑战。」 「可是...?」一官能够理解,为了贸易必须维持海上秩序,但他不理解问道:「如果能与官府和平相处,便能顺利进行海上贸易,那又为何要去被招安呢?」 老人想了想,这问题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回答,他摇着头说:「可笑之处在於,船主从来都不是海盗,又何来招安?」老人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其实没机会,亲耳听船主真实想法,我也只能猜测:船主一是要安皇上之心,二则要为朝廷提供一个方法。 归根究底海禁真正的原因,除了皇上的心结外,其实就只是朝廷来没有找到,统治海上之民的方法。」 「统治陆上之民,在这个有着漫长历史的国度,已经累积下千年经验,基本上就是将人民与土地绑在一起,土地不会跑、不会变,控制了土地便控制了人民,但面对无边无际、又变化莫测的海洋时,这一套便行不通了。 大海难以征服,更遑论掌控,海上之民亦是飘忽多变,对於掌握权力的人而言,这就是极端的危险,所有无法紧紧控在手中的,都意谓着危险。 面对危险,他们有个用了千年的法子,沙漠瀚海外的世界无法掌握,便修起长长的城墙,将一切阻挡在外面,海洋亦是如此。」 「或许对海洋,执行起来要更容易些,因为没有人能够只身入海,在海上行动必须有船,於是“片板不准入海”便成为金科玉律。 为了改变这种画地自限的教条,船主亲自示范了一套,管理海上之民的方法,并想将自己与这套方法,一并交给朝廷,希望如此能让朝廷愿意开放海禁,还东南沿海百姓,一个富足安康的机会,只是即使如此,他的愿望也只得到了短暂的实现。」 「所以,船主是为了理想,决定牺牲自己?」一官似乎有点懂了。 「被招安,只是为了给朝廷一个说法。当然,有些人会说,船主接受招安,是为了富贵荣华,但这样说的人,只是在展示人X的鄙陋,他们只能用自己短浅的目光,审度这个世界,只能用自己的心思,去衡量其他所有人。 这些人不知道,船主在千万海民眼中,其实早就已是帝王,甚至是神明;在海外各国眼中,无疑是尊贵的上宾,所谓的荣华富贵,早已是囊中之物,又怎麽会有人,为了自己已有的东西,去冒生命之危呢?」老人无奈说着。 一官听懂了,这的确是以当时汪船主的势力,让他愿意放弃在海外称雄称霸,而接受朝廷招安的合理解释。 老人继续说:「清楚目的後,接受招安便成为不可避免的过程,为此他宁可冒险一试。 当然,结果现在都已看到!恐惧与懦弱,最後战胜了造福一方百姓善意,这些养於后g0ng妇人之手,整天与一群阉货瞎混的纨K公子,怎麽也难成开疆辟地的英明之主;从父祖手中继承来的江山,又哪里能懂百姓为了活下去,所必需承受的艰难与困苦?」 「船主最後,还是Si在了杭州街口,那雄心、那豪情,自始至终没能成真,霸业洪图终究烟灭灰飞。 告诉你这些,无非只是希望你明白,船主当时不会没有料到,朝廷有此坏心、有此狠手,但明知机会渺茫,却依然必须去做,这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一个男子汉必须有的担当,这不会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但却是我辈无悔的抉择。 今天,我非走不可的理由,也是如此。当然我的事,不像船主那般宏大,只是自己的小情小Ai,但不可不为的心情,却是相同。一切无非是让自己,求一个心安,走在为所应为的路上,Si也Si得坦荡。」 「当然,这些日子与你说了这麽许多故事,还有一点小小私心,希望让更多人能知道,在不久之前,大海之上,也曾经出现过这麽一群英雄,他们的壮志雄心,不该就此烟消雾散;他们的英雄侠名,不该被曲解W蔑;他们的事业,该有人继续;他们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教训,也不该被遗忘。 一官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