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回、风云际会(二): (第2/3页)
如此,不但可以解决我们人手不足的问题,还可以与之协议,所得的所有财物全数归他们,就以此抵销之前所欠货款,这样我们与佛郎机人的那笔烂帐,也可以一笔g销。」汪船主身为双屿岛的总管库,掌管双屿岛上帐款财物,这本是他职责之所在,也只有他最清楚,因此解释说道。 许岛主皱起了眉头,问道:「我们究竟,欠了佛郎机人多少货物?」 汪船主转身,与身旁徐惟学私语了几句,回答说道:「谢家已积欠我们超过三十万两的货,因此我们欠“派特里西*”他们,也大约有二十万两左右。」 「这麽多?」众人都知道欠了许多,但不知道有这麽多,因此无不惊讶。 许岛主似乎也觉得是个办法,於是问:「如此好是好,但由谁去与他们说?」 许梓一旁不以为然说:「佛郎机人能答应吗?他们可不b我们都有老小家眷在陆上,他们可没有理由冒这个险呀!」 汪船主身旁,军师徐惟学起身,笑着拱手说:「徐某愿往。」 「能说服他们吗?」许岛主问。 「此事不难,只需把事情说得严重些,说他们放话要来将此双屿岛给剿灭,要把岛上所有人都杀光。这些佛郎机人可不愿意离开这里,他们是不会轻易放弃这座金银岛的。」 有了徐军师的承诺,许岛主再次起身说:「好,就这麽决定,明天入夜登船出发,我们出兵三百,让派特里西出兵二百,其他弟兄留守岛上。我们就给天下黑心之人提个醒,让这些仗势欺人的家伙有所警惕。」 ××× 谢氏宗祠的门前有幅对联,上面写着:“古今三太傅,吴越两东山”。其中三太傅是指:东晋孝武帝太傅谢安、南宋宁宗太傅谢深甫,与本朝太傅谢迁;而吴越两东山指得则是:会稽上虞东山、与此地余姚东山。这无疑是在彰显谢氏一门家世之显赫,势力之庞大,横亘古今。 其他远的不说,光看本代一朝。谢迁谢阁老辞世,至今不过十余年,他这太傅可还是当今皇上封的。谢迁谢阁老,在状元及第之後,仕任历三朝而恩隆不衰,堪称本朝最受重用的元老之一,有一代贤相的美誉,可是一等一实权派的人物。 至今,谢氏一门於朝中,还有左军都督谢亘、吏部侍郎谢丕、礼部员外郎谢正、大理寺卿谢窦等人,其他门生故吏更是数不胜数。 如果谢家在江南不算豪门大户,应该就没有人能算得上是豪门大户了。而当下在谢家老宅里当家主事的,也就是那个扬言要通报官府、捉拿亲眷以让他吞没货银的谢良,他正是谢迁的么子,谢亘与谢丕的七弟。 「兄弟们在用过晚膳後出发,只见日暮西垂,我们迎着满天红霞而去,却未发现黑暗正从身後,一步步笼罩了整片海洋。我们分乘六艘哨子艇出发,由许岛主亲自率领,光头叔与汪船主也各领一船向钱塘江口进发,另外佛郎机人也自己乘四艇跟随於後。 海峰哥、明山哥与我则跟随船主同去。这是我在投靠船主後,第一次回返内陆,没想到就是一场拚搏厮杀,说实话那时候我心里,还真是有那麽一点紧张。」老人说此话时,脸上流露出的是一种对生Si的漠然,或许还带有一丝,对当时年少时光的向往。 「正如船主所计画,我们挟着大cHa0,哨子艇一路冲到了四塘闸口附近,我们在一个湾澳崖口的侧边,抢滩登岸。此处东面的崖壁,遮住了仅有的月光,黑暗包围着四下不见人影的沙滩,只有一阵阵海浪袭来,所发出的沙沙声响,伴随着自己忐忑难安的心跳。 上岸後,我们迅速集结在离岸不远的灌木丛边。此时月儿初升,在这样的夜里,月光将弟兄们手中的刀,照映反S出一GU青光,透着Y寒。 此地,离东山村的谢氏府邸不过十余里,而东山村却离余姚县城或观海卫都足足有三十里之遥。所以,除非官军早有准备埋伏於途中,否则我们今晚是不会与官军碰着面的,但这种事又有谁能预料呢?因此,一种肃杀之气不明究理始终在身边回绕着。」 「一行四五百人,伏夜潜行至村外,也不过才是二更时分。岛主命我们原地待命,不要出声、不要妄动,等到三更夜深所有人都睡去,方才动手。 当晚,月儿皎洁透亮,活脱脱像个银盘,月光下让人有种错觉,彷佛是在白天一样,忘了这是个本该属於宁静的夜晚。 船主知道我是第一次与人拚杀,便吩咐我跟紧海峰哥,也要海峰哥看照我一下。 这样的温馨祥和只在这一瞬间,当海螺之声响起之时,所有人都像疯了一样,嘶吼的杀声,震碎了原本该属於夜的一切。」 老人说故事时,总夹带着许多细节的描述,与当时属於他个人的感触,或是多年後心中的慨叹,这一点让一官很受不了,他总是迫不及待希望知道故事後面的发展,但他也只能压着X子,慢慢听下去。 一官曾经尝试催促打断过,可是换来的却是更多的旁支错节,甚至有一次老人一气之下,乾脆整段都不讲了,老人说他有说不完的故事,不一定非要讲这段不可。最後,还是在许久之後,一官实在太想知道结局,所以千拜托、万恳求之下,老人才勉为其难告诉了他结果。 「谢家府邸的位置,大家再熟悉不过,海商们送进去的银两,早该能堆出一座银山。 大夥撞开谢家宅子大门,冲进去後见人就砍,我记住船主叮咛,一直紧紧跟在海峰哥身後。 海峰哥却高声喊着:定不能让谢良那家伙,给跑脱了!所以,在破门之後,他便一迳往内苑里奔。 跟随其後的我,看见佛郎机人发现到谢府财库,撬开了门,将里面的东西一箱箱往外搬。 也看见了许多锦衣华服的妇孺家眷,已躺在了血泊之中,几乎没有看见有人抵抗,或许习惯於富裕舒适生活的人们,就连拿起武器拚搏的斗志,也早已都消磨光了。 当然,最无辜的还是那些仆役、丫鬟,在一阵慌乱逃窜後,一样无一幸免。」 「海峰哥没抢到头功,因为我们看见谢良的时候,他的脑袋已揣在光头叔的K腰带上了。 想来光头叔,是一鱼叉cHa进了他的肚子,顺手一斧头,就将他的脑袋砍下。 三齿鱼叉是光头叔在海里抓鱼的利器,曾经见他用那鱼叉只身入海,没一时半刻间,就叉了条两三尺长的大鱼,钻出海面。 而那口斧头,更是他威震四海的成名家伙,“一斧开天”就是海上江湖人,送给他的浑号。」 「其实光头叔,在下海跑船之前,是官家造船厂里的一名木匠,是家传几代的手艺。那柄斧头,原是他用辛劳赚取一家老小温饱的工具,直到他妻子被一个地方小吏横行霸占。 贪官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