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70)  (第1/3页)
    古人今人,心境如一。    六点十五分,又下雨了。    天际乌云密布,能见度还是很低,细密的雨水穿过林间,打在脸上,有个年轻的护士张开嘴,去接雨水。    他们的物资包里原本装有五瓶矿泉水,为了装药品,大家丢了三瓶出去,只带两瓶矿泉水徒步上路。    她的水已经喝完。    简清看到,把自己剩下的一瓶矿泉水丢过去,提醒她说:除了矿泉水,这些天不要喝没煮开的水。    民间有句俗语,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说的是灾区卫生条件落后,极有可能爆发传染病。    省内的和邻近省份的疾控、防疫的队伍应该也已经出发,在路上了。    他们医院第一批派出的是先锋队,要么是各科的专业骨干,要么是援助经验丰富的医护,需要第一时间组建开展救援活动。    第二批承前启后,要给第一批的队友带去后勤物资保障,要考虑到灾后防疫和心理干预,会从公卫专业和心理专业抽调。    十五分钟过去,张琴一个个摇醒昏睡的队员:大家醒醒,醒醒!起来继续赶路!    她足足有十六个小时没合眼,也不敢合眼,要随时留意余震情况,一路上,她叮嘱队员和家里人联系一下,自己却没时间去联系家人。    简清帮她把人一个个喊起来,拉起来,三十多个队员,互相搀扶着,继续攀山越岭。    天刚蒙蒙亮,他们头顶盘旋了许多军绿色的直升机群。    听见声音,大伙抬头看,议论说:要投放伞兵进去了。    气候条件太差了,这样的地方降落,会死人的。    死人也没办法,现在都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沿途碰上不少逃灾的难民,满身灰尘,携老扶幼,仓促逃离。    有的人,身上的伤口已经发烂发臭,医疗队停下来,发放口罩,给他们的伤口做些简单的处理,叮嘱一些防疫事项,探听了一些b县的一些消息,送了一些药,然后继续上路。    黄金救援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沿途的难民们说,b县已经是一片废墟,全部房屋都倒了,没有人可以救,都死了,去了也没用。    可医疗队还是要去,去亲眼确认情况,去救援埋在废墟底下的人,黄金七十二小时还没过去,废墟底下,一定还有幸存者。    几十公里的山路,翻山越岭,队员昏倒数次,在雨中走了十几个小时,从黑夜走到白天,再从白天走到黑夜,终于抵达目的地。    傍晚六点,震后的第二十八小时,医疗队一瘸一拐走进去,看到了被夷为平地的县城。    天色昏暗。    空荡荡的县城,没有灯光、没有声音,一片死寂,只有他们晃来晃去的手电筒灯光,只有他们的高声呼喊:    有人吗?我们是江州市医疗队的!    有人在附近吗?    喂!有没有人啊?    嗓音在空旷的县城回响,远处的山坡隐隐还在抖动,沿路全是七零八落的躯体。    简清提醒众人:不要走到危房底下去看,随时会发生余震。    急诊科的一个主治医师蹲下去,翻看路边尸体,泪眼朦胧道:都没有生命体征了    有人哭着问:还有活人可以救吗?    他们翻山越岭过来,看到的是一座死城。    张琴安抚众人的情绪:别哭,我们再往前走走看,去学校,去商场,去人多的地方,一定还有活人!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没看见一处完好的房屋,空气中弥漫着恶臭味,目之所及,尽是残垣断壁。    再往前,渐渐听到了一些微弱的声音,众人跛着脚,加快步伐。    断垣残壁下,有人哭泣,有人呼救,有人在痛苦地呻.吟,有的已经一片死寂。    在自然面前,人类渺小脆弱得像一只蝼蚁。    走在前面的队员忽然喊:有人!有解放军!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穿着绿色军装的人民子弟兵,扛着铁锹,戴着手套,在废墟上挖掘。    所有人戴着白色手套的人,手掌都被鲜血染红。    道路不通,大型救援设备进不来,解放军和幸存的人,不顾自己身上的伤,挖得双手血迹斑斑。    废墟堆前,站着许多灰扑扑的人,脸上、身上带着血迹,看见穿着白大褂的医生,齐齐涌过来,哭泣声和呼救声汇作一团。    医生!救救我的孩子!    大夫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    大夫,我的孩子在里面,你帮我看看她!    军队派人和张琴接洽,介绍这里的情况:这边是一所小学,里面的压着的,是没有自救能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