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46章 授人以渔 (第1/1页)
修路的事,这回魏钰预估错了齐惕守在朝会上的反应。 齐大人居然没有反对! 他不止没反应,还伙带着跟他一个党派的同僚都支持修路! 魏钰在朝堂上看齐大人舌战群儒,坚持修路是一件多么正确重要的事时,表情都是迷瞪的。 不可思议,太魔幻了! 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提到出海都像是在掏他命根子一样的抠门齐大人,他居然——同、意、修、路! 本来魏钰还以为今朝他得出面的,为了早朝,他昨晚连睡觉都提前了两个时辰,但如今有了齐惕守挡在前面,魏钰就只管看戏了。 齐惕守战斗力爆表,但凡有人站出来反对,他嘴叭叭几句就把人给撅回去了。 魏钰看到好几个人都被他气得脸红脖子粗。 不得不说坐在前排观战就是舒爽啊。 而被魏钰特意从研究院薅出来的三皇子,整个朝会期间,他也是全程只站出来一次,阐述了水泥作用一事。 至于修路一事谁来说? 有齐大人足矣。 对于齐惕守今日的异常,魏钰下朝后找了他三哥问。 “三哥,你说齐大人今日怎的如此古怪?他居然能同意修路的事!” 太和门前的石阶上,魏钰同三皇子两人并肩而战,共同俯视着散了朝正往宫外走的诸位大臣。 听完魏钰的话,三皇子很平静地回道:“修路所费银钱又不用国库出,路修好有益于商盟,更有益于大魏,这种稳赚不赔的事,齐惕守为何不同意?” 这话听着不对劲,魏钰想了下,转头问他,“你们是不是事先商议过了?” 三皇子:“嗯,昨日午后父皇召见,一同在养心殿商论的。” 魏钰:…… 这事他居然都不知道! 魏钰心酸,果然他不是他爹心中的军大衣了,这有事居然都不通知他一声,好歹修路也是他提的不是,商量怎么可以不找他呢…… “九殿下!” 突然响起一声呼唤,魏钰抬眼看了过去。 长阶之下,本该走远了的齐惕守正朝着他迎面而来。 齐大人带着满面笑容,腆着他的小肚腩朝魏钰招手,呼唤声中满是深情,“哎哟,原来二位殿下都在这儿啊,这可真是巧了,臣正好有事同二位殿下商议呢。” 这殷勤的态度,魏钰只瞅一眼就想到了“无事献殷勤,非jianian即盗”。 索幸今日无事,他问对方,“齐大人有何事?” 修路的事反正是敲定了,只待后勤工作准备妥当就可以开工了的,依照魏钰对齐惕守的了解,他觉得齐大人应该是要问商盟赚钱的事…… 果然,魏钰话刚问完,齐惕守就笑眯眯回了句。 “臣这不听陛下说修路的银子都由商盟来出吗,这修路花的银子可不少,加上商盟又是九殿下您的,商盟好不好,臣当然要与殿下多多商议,免得日后出了岔子,于殿下您的声望不利啊。” 魏钰意味深长地看着他,“哦——这样啊,那齐大人放宽心,这个银钱方面,商盟日后肯定是不会在修路一事上短了的。” 啊这,他不是这个意思啊! 他是想知道商盟如何能赚那么多钱的啊! 齐惕守张张嘴,“九殿下,臣这……” “好了好了齐大人,其实商盟的事你与其问我,不如去问我四哥更好,我四哥在经商一道多有天赋的人啊,你瞅瞅如今京都的繁华,我四哥那是功不可没。” 一把揽过齐惕守的肩膀,魏钰搂着对方下台阶,笑眯眯道:“说来之前我与大人提到过出海,这都过了这么些日子了,如今大人心中可有想法啊?” “啊?出海啊……” “是啊,是不是觉得……” 望着勾肩搭背走下去的二人,听着他们讨论出海的三皇子站在原地沉默了几秒,最后也默默抬脚跟了上去。 关于出海,齐惕守这些日子是真的有好好想过。 出海好吗? 当然好了。 齐惕守当然清楚出海好处多,但关键问题还是那么一个啊! 没钱。 出海所需的银钱是巨大的,不提出海途中耗费的物资,光是造一批规格等同于海军的船舰就要花费巨额银钱。 这笔银钱从哪儿出? 在提到修路的钱由商盟出之前,齐惕守每天都是捧着算盘在抓心挠肝,头发都快被他抓掉完了也想不出来啊! 但,峰回路转,商盟有钱。 知道商盟居然能有钱到主动捐钱修路的时候,齐惕守立刻就把主意打到了这上面。 虽说这商盟是九殿下的产业不假,贸然插手进去显得脸大又找死,但齐惕守又不是真这么没心眼,会真不要脸的去插手一个成熟的金砖产业,他要的其实不过是学习商盟的运作模式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他要是学会了商盟的运作模式,然后在其他地方多建立几个商盟,那到时候国库还不得丰收啊? 魏钰觉得齐惕守这打算有些熟悉。 他仔细想了想,想起来了。 貌似,之前就有谁提过,宜州那边的小世族也想建立起商盟来着? 百花齐放,达成未来的经济繁荣,挺好的。 魏钰鼓励齐惕守,“齐大人,你这个在其他地方建商盟的想法挺好的,我支持你,要不咱们现在就去见我四哥,让他好好同你说道说道……” 死道友不死贫道,为了他幸福美满的小日子,只能对他四哥深感抱歉了。 齐惕守喜不自胜,“多谢九殿下,九殿下实在大气,臣深感佩服,” “诶,此乃小事,都是自己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 魏钰一脸谦虚地摆摆手,突然又问道:“对了齐大人,咱们这个农科所的事,户部那边办到哪儿了啊?” 齐惕守一顿。 他瞅了眼魏钰,望着他那张笑眯眯的脸,直觉事儿又来了。 齐惕守斟酌着回道:“回九殿下,这农科所,臣早已安排事涉农桑的人去办了。张世林饱读农学一道,家中藏书颇多,有他在,臣相信回给朝廷一个满意答复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