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不相知 (第1/1页)
4.不相知 藤原车开得远了,学弟小于才从暗处出来,遗憾说:“太暗了,又不能打闪光灯。我就没拍。” 方天泽看着远处已经看不见的车灯,勾了勾嘴角。自小离家什么都得靠自己的那点好强性子上来,“无妨,我约了柳老板明天下午。” “名楼茶馆知道吗?” “知道。” “对面有个饭馆,你提前去,找个好位置。” “得嘞!” 第二天,柳如烟还没起,电话就催了过来。 管家老赵接了电话,记下对方说的时间地点,让小五沏了茶,烫了手巾板。送进屋去。 柳如烟今年满打满算也才十八岁,但是做派老得很,洋房公寓都不喜欢。 十五岁出道,十六那年成名,拿到包银的当月就买了这个两进的四合院。就喜欢中间天井宽敞,能走得开拳脚。 老赵说:“柳老板。来电话的人叫方天泽,说今天下午两点,亲自开车来接。” “知道了。”柳如烟净了面,“老赵。” “您说。” “这个方家您知道吗?” “听说过。算得上咱们天津港数一数二的头面人物。这方大少早年留洋,今年刚回国。这几个月都泡在宴会,舞厅,酒局上。小报上花边新闻不少。听说是要进银行的,可是好像又没进。搞不懂。” 柳如烟听着,不知怎么的,心里忽然生出四个字,“并非良人。”想到这里又笑了,他是否良人,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名利场上滚过来,逢场作戏倒是不少。可所遇无论男女,倒从未对谁动过真心。也从未期待谁对自己有过真心。 师父曾说他:“你这薄凉的性子,倒是适合梨园行。谁也别喜欢,爱自己就好。” 老赵倒茶时又说:“不过,这方大少高调的蹊跷。人家有头有脸的人都怕上小报,怕丢人。就算包舞女养明星也都低调得很。方家这位大少爷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个纨绔。” 柳如烟盯着厅里的座钟,两点整拉开院子大门。 门口一辆黑车不知道停了多久,方天泽看见门开,立刻下车相迎,“柳老板。” “方大少不必这么客气。” “应该的。” 方天泽坐进车里的时候,带进来很浓的古龙水的味道,混着车里的烟味,太阳晒着真皮座椅的味道。莫名地让人脸上发烫。 柳如烟忍不住笑他,“香水哪有这么个喷法。” 方天泽放下车窗,“怕烟味熏到柳老板。” 还真是个做足表面功夫的人,真怕烟味熏到别人,就别在车里抽烟。不过做不到,可嘴上还是要说得好似真的在讨好旁人。 茶楼里,二楼包厢。 一张八仙桌子,两人邻着窗坐下。 窗户开着,外面车水马龙,有些吵。 柳如烟正要伸手关窗户,方天泽说:“我抽烟,还是开着吧。” 茶点摆齐。 屋里没了旁的人,方天泽才说话:“昨夜,柳老板喝了不少吧?” 柳如烟知道对方又是那像刀子一样的眼神在看自己,他抬了抬眉毛,眼皮是有些沉,叹了口气,“这么明显?” “眼睛还肿着。” 柳如烟像是听出来指责,无非是“亲日国贼”,也骂不出更多花样。 他喝了口茶,满不在乎地说道:“没办法。我这种人,来捧的都得要应付。” 柳如烟刚把茶杯放下,方天泽立刻给他把茶水添上,“这茉莉香片,委屈柳老板了。” 方天泽只觉得他刚才这句“我这种人”,听着格外刺耳。好像在轻贱自己,可又带着别靠过来的傲娇。明明是万人追捧的角,可又透着处处都身不由己的无奈。 这一句“我这种人”简直让人心里生出疼惜,恨不得立刻夸赞他几句,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给他。 可也只一瞬,方天泽便又想着,台上风采自不必说,台下也正是有如此本事,才会这么招人喜欢的吧,天生的?还是刻意为之? “下次给柳老板带些庐州六安,褪水肿。” “让方大少笑话了。” “喝了酒,不影响晚上唱戏?”方天泽问道。 “师父嘱咐过,烟、酒、凉、辛、都要忌。我偏偏是个馋的,烟倒是不抽,这酒rou辛辣不碍事。祖师爷赏饭。” 方天泽夸赞:“学戏苦吧?” “十年了,没什么出息。” “柳老板真是谦虚了。” “方少,留洋多久?” “巧了,也是十年。” 柳如烟想起渡轮甲板上那一面之缘,问道:“方少,刚回国不久?” “嗯,回来三四个月了。柳老板的票难买啊,昨日方有缘看到。”这话说得简直让人以为他专门排了三四个月才买到票似的。 柳如烟:“没想到方大少留洋那么久,居然也懂戏。” “惭愧,八九岁时学过一阵子,父亲是票友,常常请了角来家里唱。也让我跟着师父学过阵子老生,怕苦,不学了。柳老板,可有原本大名?” “有的。赵书宇。” “好名字。” “父亲取得,他走得早。母亲……”柳如烟没说完叹了口气,“这年头身世苦的人多了,不提也罢。” “嗯。”方天泽拿起茶杯,心里默默算了年纪,说道:“这样算起来,我还虚长你几岁。柳老板已经是成角的大老板了,在下还一事无成。” “什么大老板,还不就是个唱戏的。” “以后,可以叫你书宇吗?”方天泽终究是忍不住,想要跟对方关系更进一步,这个称呼似乎是要昭示,自己和其他那些人不一样。 柳如烟一愣,小时候父亲给起了这个大名,正楷写在宣纸上。还没听人叫过,也没有人提过这样的要求。 方天泽以为他并不喜欢:“柳老板,我唐突了。” “没有的,我很喜欢。”柳如烟一时弄不清,这方大少到底是情场老手,还是真的喜欢自己? 两人各自揣着心机,反复探查。 杯中是茶,可比酒还醉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