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之农女进城[年代]_重回八零之农女进城[年代] 第1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重回八零之农女进城[年代] 第16节 (第2/2页)

,开开心心的哈。喏,你看,那是谁?”贺明珠手指向前方。

    “阿兰?明珠娒?”前方有人迟疑地喊。

    李秀兰眯了眯眼睛,“爸!”小跑迎了上去。

    呜,一年没见了!

    第20章进城77zl倒计时4天?新的赚钱路子

    久别的父女重见,惹得李秀兰是又哭又笑的。

    被明珠外公好一通嫌弃:“瞧瞧,一个当妈的还在孩子面前哭戚戚。哎呦,真是让人笑掉大牙了。”

    李秀兰像小孩似的撒娇起来,“爸——”

    这下连贺明珠都笑了起来。可见,多大的人在父母面前,都是个孩子。

    舅舅的新屋已经打好了地基,正在盖第一层。

    他果然又出海了,所以最近正是外公来监工,舅妈和外婆则轮着上来,给工人做伙食。

    今天正好是舅妈江红梅在。一听说她们娘俩要在龙镇找个落脚点,登时就喜笑颜开,罕见的大方,强烈要求她们就住这儿好了。

    “那临时搭的蓬屋,有两间呢!有帘儿的,咱爸也在,安全着呢。等过两天这里结顶了,就可以移到一层来,更安逸了。”

    贺明珠分析舅妈的心思,大约,她和mama在,舅妈和外婆则就不用上来煮饭菜了。近年关,家里忙,可以理解。

    两相宜,那最好不过了。

    贺明珠母女就在这先住下,江红梅下午就乘船回老家去了。祖孙三代难得聚,唠了好一阵嗑。明珠说了自个儿也买了地基的事,又听外公说了许多外头的见闻……

    第二日一早,贺明珠交代了mama一番,就出门寻路子去了。

    她先去了趟邮局。

    先前接触的那些人,她还是觉得林永兴有最大的潜力。虽然离约定的一个月时间还有好久,但是她还是想赌一赌。如果没音信,大不了一个月以后再发一封电报。最多也就浪费一封电报信的钱。

    发完电报,贺明珠就毫无目的地走街串巷。

    一个城镇的最初建设阶段,如同百废待兴,她认为有太多的赚钱可能了。

    这些天,她的心里总是有一个轮廓,却始终没有显露出那究竟是什么。所以,她要上街,她要身处其间,看能不能把心里的那个迷雾揭晓。

    龙镇这个时候的街道走在上面实在没有很好的体感,处处都是工地,处处都是尘土满天。

    分成五档的宅基地大约已卖出个七七八八,有些人一拿到地基卡,就想趁着年前能把房起好,更快点么,能入住那是最最好了。在新房子过新年,这是极好的意头,也是这片的传统习俗。

    贺明珠信步到一处一档的中心宅基。那里正在动工,一大拖拉机的砖头,似乎建材刚刚进场。

    一位头戴帽子的大叔正在指挥工人,应该是主家。贺明珠上前打了个招呼:“老叔,你这是哪里买的砖头啊?我家也要起房子,啥都不知道,完全抓瞎!”

    大叔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怨声连连:“啊呦,可累死我了!本来好好的隔壁村就有一个砖厂,谁他妈知道这几天盖房子的人太多了,他们砖厂的根本就跟不上!让我扑了个大空。只好大老远去邻县买,大冬天的都能跑出一身的汗!”

    “你家盖房,要是想近点省事,77zl那至少要半夜就起来,去排队,没准还能轮得到。”

    贺明珠忙道谢,又打听了水泥、砂子的行情,然后告辞离开。

    能买得起一档宅基地的必定是个“万元户”,“万元户”对市场的认知,应该是准确的。

    她又转了一圈,大到江滨码头,小到卖菜小摊。

    龙镇的菜市场还差一些才结顶,摊贩们就倚着菜市场位置摆了一些菜rou摊位。这个时候的温市,已经逐步在放开rou菜的供应,也不是非要票才能买到了。

    现在的物价,比起前世,那可真是太便宜了!

    贺明珠买了一斤的猪rou,让剁成rou末。然后再买了一大袋粉干,还有一些佐料,就回了舅舅的宅基。

    “明珠娒,你这是干嘛?”外公看见她手里拎的东西,就怪她太见外,“哪用你买哦,外公当家,你怕什么?你这孩子,真是……”

    贺明珠嘿嘿笑:“又花不了多少钱,主要是我想吃我妈做的rou末粉丝汤了。外公好久没尝我妈的手艺了,也让你老人家尝尝嘛!”

    rou末粉丝汤是李秀兰的拿手好菜,明明是最普通的两样食材,那味道愣是能给做得开出花来。

    李秀兰笑着接过,“爸,该这样的,这孩子这是长大了,瞧着比我还周全呢。”

    不一会儿,一大锅粉干就出锅了。浇上调好的香菇rou末,烫一些豆芽青菜,最关键的一步,打一勺李秀兰自己鼓捣出的独门酱汁上去。简直是色香味俱全!

    各人都吃得心满意足,连汤都喝得干干净净,大冬天的干一碗热汤,别提多滋味了。

    三个工人师傅吃完把碗送回来时,也连连赞叹,这rou末粉干比起前几天的点心可好吃太多啦!不说味道,就是那浇头,也是多多的rou末!这样一碗下去,干活才有劲呐。

    贺明珠这才说出自己的想法:“妈,要是,咱们把各家各户的点心都包圆了,到点就给他们各家上工的师傅送。你说好不好?”

    这一片有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不管你家里是盖房还是打家具抑或家中修修补补,只要叫了人上工,那就必须有一顿下午点心得主人家精心安排。

    一日三餐倒是没什么要求,吃主人家的,或是工人自己带吃的,都无所谓,事先说好就行。

    但是那一顿午点,必须得好的,必须得吃主人家的。

    李秀兰讷讷地还没发表意见,几个上工师傅就在那嚷嚷开:

    “那多好!你们不知道,我就听不少工友埋怨,说他们主人家做的点心,简直难吃的要死。有些主家赶时间贪方便,就随便弄几个馒头了事,干巴巴的,吞都吞不下。”

    “还有一些主家家事忙,没有女人上来做吃的,都是男人随便凑个数,那怎么好吃的嘛。”

    “就是说,你这要是把点心给包了,肯定有卖头的。我们不骗你的!”

    贺明珠点评劳动人民设身处地的金玉良言:“师傅你们都这么说,那还能有假,说77zl得多有道理呀!你们放心,最有口福的肯定先是你们!”

    李秀兰这才反应过来,她完全不敢相信,这是自己能赚钱的意思?她局促不安地问:“大娒,你是说,妈煮点心,卖给别人?”

    “这个好欸,我看可以。”外公先斩钉截铁地断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