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今世(一)曾相识 (第1/2页)
卢世瑜翻开学生名册,看见上面萧定权三个字,微微一怔。 紧接着前来面试的学生就推门进来了。 俊朗,和煦的年轻男孩,在几位教授面前站定,开始自我介绍。 很平常的自我介绍,大概是照着什么模板念的。只是那名字,卢世瑜听过之后,心下蓦地一阵起伏。 “坐吧。”主考官示意道,“把口罩摘了吧。” 萧定权应声坐下,摘下了口罩。 卢世瑜无声攥住了手边一张A4纸。 真的是他。 故事要从很久以前说起。 卢世瑜自上一世撞矛而亡后,又重生于新的世界。距今已经过去了四十五年。 这一世的卢世瑜过得b上一世好太多了。新的世界,人们不再奉尊卑礼序为纲常,而更推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卢世瑜一路顺利的求学,毕业,进入高校工作。与上一世稍有不慎便会丧命的官场风云相b,高校的工作环境堪称幸福。 四十五年就这样过来了。 但他从未忘记过上一世。在那个最重要的学生怀中弥留于世之际,看见的那双溢满悲恸的眼睛。 他更从未想过,与这个人,竟还有重逢的机会。 萧定权的面试表现很不错。卢世瑜提笔打分,写第二位数字的时候,他犹豫了半晌,把本来想写的“1”,改成了“5”。 他不想失去这个机会。 但是过了一会儿,在定分前,他还是将那个数字划掉,又改了回来。 否则对其他考生太不公平了,卢老师良心不安。 萧定权顺利拿到了Q大美院的录取通知书。 萧定权也和卢世瑜一样,带着上一世的记忆醒来了。 卢世瑜不知道的是,萧定权默默的找了他许多年。更确切的说,是追逐了他许多年。萧定权还是少年的时候,卢世瑜已经是Q大美院小有名气的教师,从第一次在网络上看到卢世瑜的授课视频开始,萧定权便决定了自己的未来。 去有卢世瑜的地方。 唯一的问题是,Q大真的太难考了。 他十八岁那年与这座顶尖学府失之交臂,研究生再次落榜,终于以25岁的“高龄”,收获了Q大的博士录取通知书。 其实在面试现场看到卢世瑜的时候——他差点当场就哭了。但想到现在哭了一时爽,哭完面试火葬场,他忍住了。 然而卢世瑜几乎全程沉默,小萧定权心惊胆战的想,难道是自己的履历太差了,卢老师根本看不上自己。刚开始他答的还挺好,但是看卢世瑜全程不说话,他越答越冒冷汗,仿佛回到了很多世纪前的小时候,他伏案练字,老师手里拿着戒尺肃然的站在一旁。 想想就觉得手心隐隐作痛。 最后的结果却很好,天意使然。他抱着录取通知书原地转了好几个圈,难以抑制自己的激动。 接下来,他给卢世瑜发邮件请求对方做他的导师,毫无疑问的,被拒绝了。 理由是,卢世瑜主攻方向是书法,萧定权本硕读的是国画。 卢世瑜还贴心的给他推荐了另一位导师。 整封邮件客气疏离,给萧定权造成沉重的打击。 或许,老师和自己不一样,老师可能根本没有上一世的记忆。 虽然早已经做好了这种准备,但还是难过,不知为何。可能他从年幼时开始寻找卢世瑜的时候起,就对两个人的关系抱有某种超乎寻常的期待。 “妈的,博士生的生活苦Si了。要不是为了找老师,我才不会来这个学校读书呢。” 萧定权埋头发微信,对面秒回。 “你知足点吧少爷,多少人想来还来不了呢。如何,和你卢老师搭上话了吗?” “没有。” 不提这茬还好,一提他更郁闷了。 博士生人数稀少,课程繁多。照理说,授课老师应该是能和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的说上几句话,但卢老师不是这样的老师。卢世瑜不喜欢主动和学生们交流,上完课如果没人提问,他就直接走了。事实情况是,他的同学们都太积极了,尤其是卢老师名下的几位博士,每次都有无穷无尽的问题和卢老师请教。他一个外门,哪来的脸去打断老师门下的学术交流,上一世的卢老师看到了,也会训他不合礼法的。 只好作罢。 回想起来,这一世的萧定权也过着很美好的生活。他出生在家大业大的萧氏集团,父亲不再是当年那个别扭的霸王,更不是当年皇帝的转世,而是一个既JiNg明又开明的商人。当萧定权说自己想学艺术时,父亲很g脆的支持了他的选择,只告诉他,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母亲也依然健在,和父亲之间感情和睦。年幼时他偶尔做了关于上一世的噩梦,母亲会一直陪他到很晚。 他有时候想,大概是上辈子过得太苦了,这一生,是上天给的代偿。 这样幸福自在的萧定权作为家里的三胎,自然是从小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可是一靠近卢世瑜身边,很多忘却了二十五年的古老教诲,又会重新响在他耳边。 君子知礼守德,行止有度。 这就是没有搭上话的原因。 岂成想,下一个星期,卢世瑜竟然在课堂上主动向他搭话了。 原因是他在课业上犯了一个小错误。 “所谓碑文不b纸文,纸文不b私文的说法,迄今在学界也只是一种观点,并非公认的事实,用这样的观点来作为品评书法作品的标准,有失偏颇。萧定权同学,你在论述的时候应该更注意一些措辞方面的问题。” “是……好的,老师。” 萧定权心里已经在起飞了。啊!犯个错就能让老师对我说话!我以前怎么没想到呢!! 就因为卢世瑜跟他说了一句话,萧定权脑袋边上已经开始冒花花。 “不过你的量不错,博通古今,很好。” 卢老师说话的时候,一贯的语调温和,又疏离。 “只有一个问题,你引用的《书谱》里的内容,是从现代汉语版本中摘抄出来的,我认为不够准确。我们学院的图书馆里藏有《书谱》的古籍原版,用你的学生证就能刷进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