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31 两难 (第1/1页)
瞿氏脸sE顿时就变了:“那你和崔县令?” 灵府接口:“我和崔县令什麽事都不会有。” “可是崔县令对你……” “他怎麽对我,并不能改变我的心意。”灵府的语气坚y如铁,彷佛在给自己施加一层牢不可破的思想钢印。 瞿氏十分不解:“为什麽?崔县令是难得一见的好儿郎,你为什麽就看不上他?” 灵府无奈笑了:“阿娘,我凭什麽看不上人家?” “那你……”瞿氏都糊涂了。 “这就不是看上看不上的事。”她顿了顿,自知心中真正所想无法被瞿氏理解,毕竟原主不是孤儿,没有经过她的那些心路历程。 半晌,她道:“阿娘,nV儿无意於男nV情事,这辈子就和阿娘一起过,好不好?” 瞿氏果断回答:“不好。” 灵府:“……您别回答这麽g脆,要不您再想想?” “我想什麽想,我有什麽可想的?小孩子家家的信口雌h,你看谁家的闺nV是和娘过一辈子的?阿娘生你下来,可不是想看你孤苦伶仃一辈子的。”瞿氏还生气了。 “真不知道你怎麽会有这种想法,阿娘能陪你多少年,十年还是二十年?阿娘走了之後,你在这世上还有什麽亲人?徐柏兴那一家子?” 灵府忙摆手:“别,我可不要他们当亲人。” “这不就得了,你总要有个归宿啊……”说罢她奇怪地看着灵府,“你和阿娘老实说,你是害羞呢,还是怕什麽?” 瞿氏有一瞬间怀疑灵府是怕面对崔夫人的压制。 灵府掩饰道:“我不是害羞,也不怕。” 瞿氏恨铁不成钢地道:“那你就是不开窍!放着崔县令这麽好的郎君不要。要是他对你无心娘也罢了,可我看得出来他对你的心意。” 说着说着,瞿氏郁闷地原地转圈,“都是我的错,都是为了让你修X养命,送你去鹿鸣山,你跟着紫庭真人修习近十年,少不得沾染了道家少思寡慾清静无为的那一套……” “这些东西对修X养命是极好的,可小姑娘家太清心寡慾了到底不是那麽回事……唉,难道世间的事都是这麽的难两全?” 瞿氏十分怀疑灵府是因为修习道家那些养生之术,早早的忘情弃Ai,修得七情六慾都淡了。 虽然现在身子骨坚实了,心理却不似花样少nV会慕少艾。 否则,她怎麽就能对崔县令如此淡然? 看着瞿氏忧急的样子,灵府不可避免地内疚起来。 “阿娘……” 瞿氏停住脚步,叹了口气:“那你说,往後怎麽办?你还能在衙门里做事吗?” 灵府默然,这也是她最烦心的一件事,因为感情的牵扯影响到了饭碗。 现在,她和瞿氏有了田地,倒不用担心生活无着。 可她真心喜欢县衙这份工作啊,看着自己通过的努力就能改变别人的生活,让能力范围内的人过得更好,那种滋味尝过一次就无法忘怀,是很幸福很有成就感的。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结构的理论,县衙这份工作不仅满足了她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也有了归属感。 百姓送来的那些瓜果蔬菜证明了她也获得了广泛的尊重,她也在这些日子里对社会运行的规则有了深一层的认知,直指自我实现的高级需求。 一份好工作一下满足了这麽多层次的需求,她当海兽驯养员时,可没有获得过这麽多的满足感啊! 这是一份她很珍惜很喜欢的工作,可是崔元庭又是这份工作避不开的人。 现在他挑明了心意,她还怎麽能和他低头不见抬头见呢? 想了想,她道:“我也不知道,我想过两天就回溪桥村去,八、九、十,这三个月都是农忙时节,想必我能做的事有很多,还有村学……” 这几个月过去了,说不定崔县令已经和表妹定亲了,那时候再看吧。 瞿氏嘟囔了一句“你就逃避吧”,然後拿了药碗出了屋。 就这样过了一日。 转天,灵府说什麽不肯在床上躺着了,不过她倒也没有外出,毕竟垫着古代这简易版的月布,她觉得十分不牢靠,便只在自家院中看看书,听田妈讲些掌故。 自阿云和英nV来了,家里的杂活也有人包办了,田妈乐得轻松,她笑YY对灵府道:“姑娘你在家啊,娘子的JiNg神头都b平日足了三分。” 灵府:“可过两天我就要回溪桥村了,阿娘就拜托田妈你了。” 在一旁捡菜的阿云立刻就支起了耳朵。 田妈诧异地看了灵府一眼:“过两天就走?可再过三天便是娘子生辰,你可是忘了?” 灵府一愣,她一点都不记得这回事啊。 她忙低声问田妈:“三天後,七月初六,是阿娘生辰?” 田妈点点头:“对呀,姑娘往年不在家,这一回可要好好和娘子一起庆祝才是。” 灵府心下惭愧,应道:“那自是要好好给阿娘庆贺一番了,明日……明日我去市坊瞧瞧,给阿娘买样礼物。” 旁边的阿云听到这些,心里有了主意。 吃过午饭,阿云向灵府请辞,说要回趟内衙。 灵府不疑有他,甚至让她和英nV先回内衙,等她回溪桥村再叫上她俩,阿云坚辞不肯,表示一定要在这里照顾她,然後一起回溪桥村。 县衙二堂内,崔元庭与李邺正在议事。 崔元庭道:“驿站传来的消息,本道观察副使赵知霖将於後日到达本县,按规制,你我都应前去迎接,这迎接的具T事宜就由李县尉负责吧。” 李邺应道:“听凭县尊安排。这次赵副使来,就会把蒋同范带走吧?” “嗯。” 李邺瞧着崔元庭的脸sE,道:“但不知朝廷会派谁来补任县丞之缺?” 崔元庭:“最大的可能是不派任何人补任。战乱之後,朝廷各处官员都有缺漏,地方官尤其缺,别说我们这样的上县,就是那些畿县、望县中也多有缺职。” 说到这里,崔元庭的面sE有些沉肃,官员缺还不算最要紧的,关键是人口更缺。 八年叛乱,大宣朝由原本在册人口六千多万生生减少了到了不到四千万,民生之敝可想而知! 李邺不知他心中所想,听说大概率不会派下一个县丞来,他内心自然是高兴的。 县丞虽说只是县衙二爷,可那也排在县尉、主簿之上,他当然不希望头顶多出个人来。 李邺和崔元庭共事了数月,对崔元庭十分信服,上下级关系十分和谐,由於长期被蒋县丞打压,使得他对“县丞”这个官职都有了一丝Y影。 此时有差役进来,在程瑞耳边说了什麽,程瑞点点头,看向崔元庭。 李邺便知有事,便施礼告退了。 程瑞对崔元庭道:“阿云在外求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