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五章 朝争  (第2/2页)
仁的政敌。温体仁殚精竭虑,都想把周延儒拉下来。    既能讨好皇帝,又能打击政敌……    这种机会,温体仁当然不会放过。    “温大人,下官并非乱说……”    “还敢狡辩!”    温体仁一脸正气,大声呵斥着。    “你可知道,这番话如果传出去,会让功臣心寒!现在辽东是否为赵诚所光复,尚未可知。就算是的,也许赵将军还没来得及向朝廷禀报。或者说,建奴尚未被完全荡清,辽东随时可能丢失,不够稳固。赵将军担心担负失地之责,这都是有可能的。    吴昌时你人在朝中,天天锦衣玉食,不知道战场之上,将军百战死!信口开河,万一逼反忠臣,这个罪责,你担待得起吗?”    崇祯皇帝听着温体仁的话,越听越是舒心。    对啊!赵诚手中有如此强大的兵力,万一真的被逼反了,那还了得?    他再看吴昌时,已经目光冰冷了。    吴昌时满脑袋冷汗。    本来只是想替首辅大人说句话,没想到,竟然被温体仁给咬上了。    他眼角余光看向周延儒。    周延儒不得不开口了,清一清嗓子,道:“陛下,吴主事也是为朝廷考虑,并无坏心。他所说,也并非空xue来风,只是一时心急,所说欠考虑……”    “好了!”    崇祯帝摆摆手,打断了周延儒。    吴昌时所说的话,他很不爱听。    赵诚手里握着一支可以打败建奴的大军。这一点,崇祯手下任何一支大军都做不到。    如果赵诚真的谋反,让他怎么办?    崇祯性格暴躁易怒,擅杀大臣,但他杀的都是文臣,或者是手下没了兵的武将。    对于手握重兵的武将,崇祯绝对不会去打对方的主意,就算对方真的反了大错,崇祯最多也是小小斥责一下,而且随后还要送去粮饷安慰。    吴昌时竟然说赵诚要造反,这不是让他骑虎难下吗?    “赵诚的确没有反迹。以后这种话,不准乱提,否则的话,容易让功臣寒心!”    崇祯帝这一句话,算是定下调子了。    以后谁要再想说赵诚造反,就得掂量一下了。    除非赵诚公开宣布造反……    否则的话,如果赵诚真的反了,那就是被他逼反的。    赵诚是什么下场不好说,那个逼反赵诚的大臣,绝对得先人头落地。    徐光启在旁边看着,一阵无语。    这简直就是一场闹剧啊!    以前,他对于朝中的这种党争,已经习以为常。如果哪次朝会,这些大臣们不争个面红耳赤,互相构陷的话,他反倒不习惯了。    但现在,在强地待了几个月之后,习惯了强地直来直往的办事效率,一切都是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新生的强地,成长中的强地,人人都是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人人都是为强地考虑,人人都崇拜赵大人……    那种感觉,是真的好啊!    大家齐心协力,凝成一股劲儿干大事!    跟强地对比一下……大明还有救吗?    一时间,徐光启有些茫然。    “徐大人!”    这时候,突然有人呼唤。    徐光启这才反应过来,看到崇祯帝正皱眉看着他,其他朝臣也都看着他。    “朕问你,强地的火器,你可能造得出来?强地军之所以如此强盛,能够跟建奴野战而处于上风,是因为大批装备了诸葛神器。朕看到过强地的火器,的确是犀利无比。如果咱们也能造得出这火器来,装备全军,荡平流寇,平静宇内,岂不是指日可待之事?”    徐光启很想说,强地军之所以战斗力强,并不仅仅是因为火器之故。    1    他见识过强地军的士气,是其他朝廷大军,所完全不能比的。    但是,他知道陛下不喜欢听这些。刚才他已经说过了,陛下根本就不想听。    他只能说道:“陛下,强地的火器,分为多种。现在他们装备的最先进的火铳,称之为李氏步枪。微臣对火器一向感兴趣,曾亲自试验过,那步枪,弹子填装极其便利,而且,每个弹匣可以填装十颗弹子,拉动枪栓,就可射击。射击速度十倍于普通秘鲁铳,简直是犀利不可当。    这种李氏步枪,构造复杂,不知何处生产,微臣短时间内,也无法解决其中关键。另外,还有称作米氏步枪的,乃是一种线膛枪,微臣勉强可以制造。    最简单的,莫过于滑膛枪。只要调集工部能工巧匠,再由户部调拨款项,交给微臣来cao持,立刻就能生产。”    徐光启越说,越是微微激动。    大明的体量太大了。    哪怕只是最最低端的滑膛枪,如果能够批量生产,大规模装备于军中的话,大明也将拥有百万无敌雄狮。    不要说横扫流寇了,就连强地的赵诚,面对这百万雄师,恐怕也会收起造反的心思。    到时候,君臣相得益彰,多么完美?    1    但是,就在他话音刚落的时候,就听工部尚书闵洪学站了出来,道:    “陛下,这工器制作,是我们工部之事。徐阁老愿意指点我们,我们求之不得。但是,工匠调遣,涉及到太多事情,繁琐无比,各部门之间扯皮麻烦无比。还需由我们工部来主持才行啊!”    “陛下,户部现在拨不出款项来啊!山陕连年用兵,大军粮饷都发不出来,现在哪里有钱来给徐阁老制造火器?更何况,这是莫须有的事情。万一钱款拨出去,火器造不出来,这可如之奈何?”户部的人也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臣也认为,这件事情必须谨慎。火器制作,乃是国之大事。我们之前制造佛朗机炮,都是从佛郎机人那里得到火器,然后,聘请佛郎机人指导。即便如此,也需要漫长时间,慢慢磨合,才能成功。”    温体仁和周延儒两人平时不合,只要一方提议的,另一方必然反对。    但现在,却是出乎意料地意见统一。    因为他们引起了警惕,不想让徐光启死灰复燃。    制造火器,明显是接下来朝中重事。    如果让徐光启整合户部和工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