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汉家明月_第一章异域惊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异域惊澜 (第2/2页)

一切都与长安g0ng廷的钟鸣鼎食、进退有度、轻歌曼舞截然不同。

    昭君端坐於客位,面前摆满了食物与酒浆,她只是浅嚐辄止,味同嚼蜡。她的灵魂彷佛cH0U离了身T,在半空中冷眼旁观着这一切。

    她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单于身侧。那里站着几个年轻的匈奴贵族,显然是单于的子侄或重要将领。

    其中一人尤为引人注目。他身材高大魁梧,甚至b周围的同龄人还要高出半头,面容轮廓分明,如同刀劈斧凿,下颌线条刚毅,一双眼睛如同草原夜空中最亮的星子,深邃而锐利,此刻正毫不避讳地、直直地看着她,眼神中没有其他人那种惊YAn,也没有轻蔑,只有一种纯然的、毫不掩饰的探究与……一丝清晰的怀疑。

    昭君心中微微一动。来之前,她已通过使节和资料,大致了解过匈奴王庭的权力结构。此人,想必就是呼韩邪单于的十四子,复株累·雕陶莫皋,,靠军功而得到单于的器重。他的目光,让她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宴至中途,呼韩邪单于举起沉重的金杯,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语,向远道而来的汉使和昭君表达欢迎与感谢。言辞恳切,符合礼节,却也带着一丝难以消除的、公式化的客套。这更像是一场政治仪式,而非家庭式的欢迎。

    就在众人以为仪式将尽,昭君将被引入为她准备的、布置一新的营帐时,她却轻轻推开侍nV意yu搀扶的手,缓缓站起身。

    一瞬间,所有的喧嚣彷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掐断。乐声停了,笑语停了,交头接耳的议论也停了,只剩下帐外猎猎的、永不停歇的风声和帐内噼啪作响的火盆声。

    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於她一身。那些目光中充满了惊愕、不解,以及等待。

    她走到大帐中央,向呼韩邪单于行了一个标准的、无可挑剔的汉礼,宽大的袖摆划过优雅的弧线。声音清越,如同玉石相击,虽不高亢,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甚至压过了帐外的风声。

    「昭君奉大汉天子诏命,远涉山河,旨在结汉匈之永好,保边塞之安宁。」她顿了顿,抬起眼,目光清澈而坚定地看向单于,继续说道,「然,昭君深知,婚姻之盟,其表也;百姓安居,其里也。单于雄才大略,所求者,当是部落之繁盛,部众之温饱,而非仅一汉家nV子而已。」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甚至可以听到有人倒x1冷气的声音。几个老贵族皱起了眉头,低声用匈奴语交谈着。连一直面无表情、目光锐利的复株累,眉头也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那双星辰般的眸子里,探究之意更浓。

    呼韩邪单于眼中闪过一丝明显的讶异,他放下金杯,身T微微前倾,流露出真正的兴趣:「哦?公主有何高见?」

    昭君从袖中取出一卷早已准备好的羊皮纸,双手奉上。那不是诗书,也不是画卷,而是一幅她凭藉记忆与沿途细心观察,绘制的简易图稿,上面用细笔标注着水井开凿的位置与方法、草场分区轮牧的规划、以及牲畜棚防寒保暖的改良构想。

    「昭君不才,於汉g0ng时,曾遍览农桑、畜牧之书。」她的声音沉稳,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这力量源自於她的准备,也源自於她的决心,「匈奴逐水草而居,赖牲畜而生。然天时无常,风雪难测。昭君愿请单于划拨一片草场与少量牲畜,允我试行汉地轮牧、储草之法,改良畜种,开凿稳固水源。若得成效,或可助部众抵御灾年,增进繁荣。」

    她略微停顿,目光坦然扫过在场那些面露惊疑、不屑或深思的匈奴贵族,最後回到单于脸上,语气更加恳切:

    「此外,昭君愿以自身为桥,促成汉匈官方互市。匈奴之良驹、皮革,可换取汉家之丝茶、药材、铁器。互通有无,各取所需,则和平可期,边境长安。此,方是昭君此行真正之使命,亦远胜於深居帐中,仅为一象徵之阏氏。」

    她说完,静静地站立着,等待着裁决。帐内Si一般的寂静,只有她手中的羊皮图卷,在跳动的火光下泛着微光,像是一颗等待点燃的火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