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白梅渡与竹阶试启 (第1/1页)
中途在雁桥驿换车时,顾青禾才见识到“入院人数”的真正分量——黑篷轻车只送她们到驿站,之後换上一辆长车:两排长凳沿着车厢钉在侧壁,正中再摆一排窄板凳,y生生挤进了将近三十个孩子。药草、汗水和乾粮的味道混在一起,车一动,味儿就像被搅散的雾,钻进鼻腔。 她把自己缩到车厢最末端的角落,背靠梁柱,方便看人。 很快,车里自己分出了三个圈子。 靠中间的是披锦缎、手腕上戴着护绳的少年们,为首一人名叫云冽,十三岁,声气不大,眼神却有GU天生居上的俯视。他家的盐行与栖霞楼做生意,来驿站时有人替他搬包裹、递水囊,他说话便不自觉慢半拍,像等人附和。 簇拥在他身边的,多是城里娃:学过几年字,会看人脸sE。有人喊“冽哥”,有人抢着把凳子让出半截,笑声像被打磨过的铜钱,圆又亮。 剩下零星的几个,和顾青禾一样,衣角补丁密、鞋底厚,来自山坳村镇。有人紧抱着包袱,指节发白;有人把乾y的馒头掰成两半,塞回怀里,像把家也塞进去。那是乡里娃。 车行到薄霁渡前,暮青下令:“所有人坐稳,不许掀帘。”她把白霜旗从车侧cH0U下,反手cHa在车尾。旗角无声抖了抖。 顾青禾把背再贴紧些。她听到外头短促的口哨声,又听到什麽在水面滑过的响动,像鱼背破水。车轮慢了两息,很快又稳住。暮青掀帘上半寸,冷冷扫了一眼,复又垂下。只留下一句:“坳口有人盯路,走快些。” 云冽装作不在意,指尖却扣了扣膝盖。坐他身边的少年马上把水囊递上去:“冽哥渴了。”顾青禾听见水囊空空如也的“咕嘟”一声,抬眼看了一圈——车门边固定着一只备用水囊,绑绳Si结,谁也没注意。 她前倾,伸手在颠簸间稳稳抠开Si结,递过去:“这个还满。”说完又缩回角落,像什麽也没做。 云冽愣了一瞬,接过水囊,目光落在她指腹的薄茧上,没说谢,喝完,却把绑绳重新打结,结法b原来更牢,像回了个礼。 傍晚时分,车队抵达素梅岭。远山如墨,观门之前一带梅林,叶已落尽,只枯枝横斜。白霜旗在山风一拂,旗面上的绣梅像在暗处开了一朵。石阶从梅林深处拾级而上,两旁置白石灯,未点火,也清清冷冷地立着。 “下车,列队。”暮青声音不高,却让人不自觉站直。她带队穿过梅林,经白石关,沿途数处小亭皆有人守。她与每一处的守吏点头致意,不多言。 夜宿清客院。院子小而洁,房门上用粉笔写了数字。顾青禾分得“六号”房,铺上有薰过艾草的味道。她举簪别好头发,躺下前又把那支木簪拔出来握一握,才合眼。 她梦见自己在白霜旗下走路,脚下石阶一级级往上,风沿着衣襟往里钻。她低头一看,发现自己竟把路每一处转角、每一盏未点的石灯都记了下来,像有人在她脑海里描了图。醒来时天还未亮,院中霜气浓,瓦檐边垂着一线寒滴。 试启不吃早饭。暮青让每个孩子拿了一枚温过的桂圆,说:“先暖胃。饿着做事,手抖。” 第一道试:静息。 地点在竹阶坡——一片顺着山势斜斜铺下的竹林。薄竹影子碎在地上。每个孩子面前一只浅盂,盂中半盏水,水面漂着一片轻羽。规矩很简单:握住盂底,站在竹影摇晃处,柱香半炷,羽不得沉。 有人一上来就想屏气憋红了脸,手抖得水面起圈圈细纹,羽片立刻偏向一角。更有人眼盯羽片,反倒被晃得头晕。 轮到顾青禾时,她先把脚往地面一蹭,找稳站位,再把盂底握进掌心,让掌心的温度把瓷盂烘住。她不盯羽,不看水,只看前方三尺竹节上的一枚隐约白点——昨晚她路过时记下的石灰痕。呼x1慢下来,像村里挑水走长坡时那样,把每一口气分成四段:x1、停、吐、停。半炷香後,暮青掐灭香头,道:“可。”羽片安安稳稳浮在正中。 云冽也稳。他站得笔直,目不斜视,似乎早练过这类活。蒋蒲一开始手抖,青禾与她擦肩而过时低声说:“看竹节。”蒋蒲怔了下,竟也稳住了末段。 第二道试:识香。 暮青展开小匣,里头四只瓷盅,各覆一方纱。她将盅逐一递过,冷声道:“不识也无妨,不许胡编。” 有人逞能,张口便报“兰”,下一盅又说“兰”,惹来一笑。顾青禾靠近纱面,先闻到淡淡的木香,再是软糯的甜气,她想起栖霞楼後院那半瓶风乾的桂花,说:“这盅像桂花,不过更清些;这一盅像雨後砍新的竹皮;这盅……像晒过的旧书页;最後一盅苦,像川朴的边。” 暮青看她一眼,没说好坏,只在竹片上划了一道。 第三道试:记路。 这一关在绣篱迷径。竹篱以白绳串成,绕出七八个岔口,入口挂一串铜铃。规矩:沿途会有三处小旗,旗sE各异,记下位置、顺序与左右转向。走错会撞上绳铃,叮当一响,须退回重来。 孩子们一批批进去,铃声此起彼落。有人急,两次撞铃,急得眼红。轮到顾青禾,她先在入口站了半息,把昨夜梦里的路和早晨上坡的转折重叠起来,再迈步。第一面旗在左侧第二个竹结上,颜sE是淡青;第二面在一丛低矮的竹影後,颜sE绯红;第三面旗在出口前最後一个拐角,颜sE素白。她走到出口时,铜铃没响,暮青在竹片上又划了一道,淡淡道:“报一遍。” 顾青禾道:“青、红、白。左、右、左。” 暮青颔首:“出去,等结果。” 等候的人群里,云冽站得远,身侧被拥簇着。他视线越过人群落到顾青禾身上。那一瞬间,两人的目光正好撞在一起,又自然错开。蒋蒲悄悄凑过来,攥着她的袖角,小声道:“若我落选……也不丢人吧?” “本就不丢人。”顾青禾说,“记住下山的路就行。” 暮青带着几名书办回来,手里夹一叠竹片。她站在石阶上,声音不高,却把每个名字都送到众人耳边:“卢至、蒋蒲、云冽、顾青禾……留下。其余人,入院吃饭,今晚下山,栖霞楼自有安置。” 有人松气,有人垂眼,有人趁着喧嚣偷抹了把脸。顾青禾没笑,只把那支木簪在手心轻轻一转——簪头的云雀像被她捧在掌中,还没学会飞,但已经知道风从哪个方向来。 暮青最後看了她一眼,补了一句:“留下的,明日见师承官。寒霁观的规矩多;你们先学怎麽活,再学怎麽修。” 石阶上风声清亮,远处梅林无花,枝影却像一面面薄帘。顾青禾站在白霜旗影里,忽然觉得,村口那条土路离她很远了;但她仍记得它的转角、坑洼与一口无名井——她不会忘。她知道自己在往前走,也知道怎麽回头。接下来,她要学会第三件事:如何在不回头的路上,仍记住方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